虽然我是老师,但我以我所见,除了少数大城市,一般小城市小地方没见过世面的老师是绝大多数的。
大多数老师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站上了讲台,入了教师编制,从此,教得是好是差,都旱涝保收,铁饭碗永不掉落。
从前孔子教学生,会周游列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不耻下问,因而孔子把教育的道理讲得很透彻。但即便孔子这般见多识广的教育大家,受时代限制,也具有严重的思想局限性,发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谬论。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毕业就自动成为老师,自动带编,却没有丰富的社会历练,如何能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直击学生心灵?难道最初的老师都只能照本宣科,连道理都讲不清,纯粹拿学生练手?尤其做班主任的,面对成长环境复杂的广大学生,如何沟通?一个从小在幸福家庭长大的老师,如何理解问题家庭的孩子?一个家庭经济拮据的老师,又如何能不下班后补习增加收入?一个从未踏出过一座城市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的眼光走出去?
我非常希望教育专家们能让老师能像医生一样,在正式上岗之前有一段足够长的实习期或历练期。让老师们在正式站上讲台前,离开自己的家乡,体验真正的人情冷暖,看看知识如何最大化运用于生活。同样希望教育专家们能打破教师铁饭碗制度,谨慎聘用老师,只要聘用了,就必须同工同酬,取消所谓的代课老师。
只有教师有危机感了,教学有难度了,我们的老师才会不断完善自己,而学生和家长也只有用佩服和尊敬的眼光看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