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还是不结婚?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这种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其实细想想,过去的人好像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把它当成和吃饭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了,是很自然的事情,自然到想不起来要去思考它。也就最近这些年吧,这个问题才被拿来反复地讨论。想来觉着似乎有些奇怪,过去生活条件那么艰苦,别说结婚了,生孩子都敢生一窝,现在生活质量上去了,反而啥都不敢了。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恰恰是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的。
人的观念之所以会改变,主要还是因为人类活动的改变。以前人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出生,长大之后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做家务,充当劳动力,家里开明的可以顺带上几年学,认个字,到了适婚适育年纪就去成家立业,延绵子嗣,然后让每个子嗣再过上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无需怀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命运不再依附于土地,人们有了更多谋生的手段,一切也都有了更多的可能。现代人的生活轨迹是这样的:出生,还没长大就开始接受教育,一直教育到至少22岁,之后选择继续被教育,或者是直接去工作,等到磨几年做出点成绩就可以准备在父母的帮助下买房结婚了,再积攒积攒物质基础准备生娃,一般一个,最多俩,然后投资孩子教育、成人,而这个时候需要付出比自己父母更高的代价才能养好一个孩子了。
其实说实在的,这已经是相对来说比较顺利的人生轨迹了,现实中选择太多,人的现实状况也大为不同,所以很难走在一条相同的道路上。不过普遍来看,我们还是比以前的人受教育程度好得多得多了。以前的人,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因为这就是他的命根子。而现在的人,可以去思考田地以外更多的事情,听见更多的声音和想法,可以看到人有不同的活法。于是,人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除了思想上的飞跃,人所处的现实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人结婚,虽然也需要投入很多,可能家庭好的修建修建新房,打几套家具,拿几头猪羊做彩礼,置办婚席,也就差不多了,家庭差点的可能得打几年工、借点钱,辛苦也确实辛苦,但不至于褪人几层皮。如今虽然物质更富足了,但与此同时,人结婚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难度增加的趋势是远超人富足的趋势的。光是一套房子就要靠一家人大半辈子来养活,更别说彩礼、婚宴这些了。仅凭一个刚刚毕业几年的适婚男女是很难供起的,往往都是要靠父母的帮衬。
另外婚姻往往是和生养孩子挂钩的。以前的人生娃,生多少都不太怕(当然也有避孕工具不普及的锅),多生一个家里就多一个劳动力,吃饭多张嘴而已,等到各个孩子结婚的时候可能辛苦些,但咋也能挺过去,好办。现在呢,孩子就是吃钱的机器,能养得起一个就不错了。
当然了,除了经济因素,还是得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需不需要。钻石黄金再贵也有人买,矿泉水几块钱一瓶也永远不会断货,只要有人需要,它就会一直存在。过去的人其实是很需要婚姻的,男女分工,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男的需要女的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女的依赖男的做重体力劳动以获得经济保障,这是1+1>2的组合。但现在呢,这是一个讲究独立讲究效率的时代,大家都能出来工作,无论男女,女方依赖男方经济支持的程度大大降低。饿了我们可以叫外卖,累了我们可以叫辆车,家务可以交给扫地机、洗碗机,衣服破了我可以再买个新的,以平时的日常生活来看根本就不太需要另一个人。当然了,我们还有性、陪伴、爱的需要,但这并不是有了婚姻才能被赋予的,在此我们不做讨论。
目前来看,目前这个时代下,男女之间最主要的依赖还是在于生养孩子。男方依靠女方生育的能力来传宗接代,女方依靠男方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来供养孩子。但是考虑到前面所说的养孩子成本,很多人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女性恐婚恐育的心理,可能就更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了。
其实啊,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会为自己做最安全、最好的打算的。假如说婚姻给我们带来的正反馈是大于负反馈的,那么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会结婚,假如负反馈是更多的,或者风险是更高的,那可能很多人就不敢挑战了。现在房价越来越高,估计也不会有大众都能轻松买得起的时候,教育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疫情,时局动荡,让我们都已经非常不安了,更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后代一个光明幸福的未来。可能我们对婚姻也是有一部分需求的,但一想到这些,就把那小小的需求给扼杀了。
现在政府连三胎都放开了,因为我们的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如果照这样的趋势,老龄化估计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结婚的年纪一直在往后推,错过最佳生育年纪的女性也就越来越多,不结婚、不生子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人口老龄化会怎么样呢?那就没有青壮年,没有青壮年就没有劳动力,那就不怎么好促进国家生产。可能有人会觉得,这跟我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都没人干活了,你老了以后吃什么,喝什么,生病住院谁来帮你看病,最重要的是,你退休金又从何而来?
算一算,到我们退休的年纪,就算60岁吧,大概在2060年,拿的主要是当时30-50岁的人缴纳的钱,是2010-2030年间出生的孩子,如果以30岁生孩子为标准话,那么他们的父母就是现在80后-00后的我们。也就是说,60岁的时候80后-00后的后代养活我们。往后推,70岁的时候90后-10后的后代养活我们,80岁的时候00后-20后的后代养活我们。后代的数量越来越少,后代的后代就更少了,而老头老太太越来越多,每个人分到手里的钱也就没多少了。
这就是矛盾所在:在目前这个焦虑的时代下,你逃避个人的结婚、生育压力,等到老了,可能就要承受老龄化时代所带来的不确定的种种可能。当然也许以后会出现更好的调控和改变,但比较困难,我所陈述的也是目前的趋势,往后的事情具体怎么发展,难以预料。
所以,到底要不要结婚,似乎变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进退两难。我想,可能还是要看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孰轻孰重。如果你对养老质量的需求更高,对长期稳定法定伴侣的需求更高,对传宗接代的执念更高,高于什么呢,高于经济上的压力、生养孩子的各方面成本,那么还是结婚相对更好一些。如果你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可以思考一下要不要、能不能变得更有能力些。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压力,那没事了。相反,如果你认为婚姻给你带来的是事业、经济、能力、生理、精神各方面的削弱,并且能够承担独身的风险,愿意面临年老后未知的境况,那就还是不要结婚更好一点。
我们都想要两全,但是不太可能,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它就是矛盾的。而我们想要稍微过得下去,只能去比较,去衡量,去选择一个稍微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过活。婚姻是一个很庞大的命题,我所说的可能也只是九牛一毛,也许需要有更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又也许不必把它看得太重,顺其自然,它也只是一个选择而已,你选不选,怎么选,人生都会继续推着你走下去。后面的路你会遇到什么,经历什么,也都是老天爷的旨意,根本不是你区区一个人类所能决定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着老天爷的旨意,把这路走好,享受你所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