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对于老师个体来说,需要提升自我的素质。包括学科专业能力,以及老师个人的素养。而面对我们的学生,老师除了传授知识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育人方面。能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播下积极向上的种子,这是教育更应该做的。
通过学习和实践感悟,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分配关心。
作为生命个体,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关心。但我们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会做到偏心和忽略。从成绩而言,五六十分这个阶段的学生,给予的精力非常多。因为想让他们考及格,使整体的及格率上一个台阶。而处于七八十分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会被忽略。那种经常徘徊在一二十分的学生,则被放弃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从纪律方面来说,对于那种特别捣蛋的孩子,为了能让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我们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其实最有潜力的学生就是中等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孩子处于不被表扬不被批评的状态,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会削弱他们内在的动力。所以我们老师需要分配我们的关心,抓住这个阶段的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像和学生谈恋爱。
对待学生的态度,就如同和学生谈一场恋爱。规则是:老师不能退出恋爱关系,只能经营好这个恋爱关系,这个关系的结束由上级决定。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就能够设法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我们去爱学生,关心每个生命的发展,坚持不懈,不会因为个体的反复而愤怒。如果得到个体的回应,可以说是收获满意和幸福。得不到个体的回应和改变,我们也应冷静对待。也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影响力不够。你看,有的婚姻,就是因为坚守,因为努力,最终走向幸福的。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单纯的心灵呢。让我们和学生谈场没有退路的恋爱吧。
三、有问题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事情,我们要提前想到,预设会出现的状态。我发现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参加学校活动的时候,一些要求和规则,会事先在教室里和学生交待清楚。那么参加活动时就会井然有序,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记得有一次,我们年级外出,去参观一个蔬菜园,我们班刚刚还有纪律,有队伍,围在我身边。但途中,出现了一个孩子不舒服,我打电话联系家长,将孩子送到门口再返回时,班上队伍已乱做一团,有的还趁乱跑开了。这就是我没有预设会出现的状况而造成的。
以下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打感情牌。记得7年前,教六年级毕业班,班上有位学生的成绩在四五十分徘徊,只有他一个人不及格。为了保证及格率,想过很多办法,找小老师,找家长,自己辅导,收效胜微。临近考试还有半个月。我从家里带了半个洋葱,放在口袋里。找了个没人的时机,将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跟他聊他的现状,我的担心,他的未来,自己感觉到某个点需升华的时候,将手伸进口袋里,使劲抹了些洋葱汁,再抹在眼睛上,那眼泪水止不住的流,边继续说,边忍着眼睛的难受。一直默不作声的学生,跟我说了一句: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为你考及格。我知道,我并没有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唉,只要他愿意努力,不管为谁,也是一种进步。这是一个无奈之举。但如果把和学生打感情牌当成一种常态,让学生理解学习是为老师学习,为家长学习,这个观念可以陪伴度过一段时期。但如果不改变,我想这孩子会走不远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不管是什么原因,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帮助学生找到方向和力量。将外在动力转化成内在动力。
二、强迫学生认错。
在处理学生矛盾的问题上,我们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设法让犯错一方对另一方道歉,好像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有时候学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说对不起,内心是不服的,这其实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是认错的假象迷糊了我们的眼睛,也许还会有更大的麻烦在后面。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认错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