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能有花不完的钱,我一定使劲作!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个膨胀的理想,但直到我都膨胀得快没衣服穿了,我也没能实现理想,生活告诉我:理想很丰满,现实并不总是骨干。我没法作一大笔钱,但可以看别人作。《西虹市首富》上映当天,我就跑去电影院看了,不出意外,笑果很好,笑着看完电影,回家躺在床上就像看看豆瓣上都是怎么评论的。遗憾的是,刷分的几乎都是水军,就凭着短短几分钟的预告片就能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兆流量,还配图配乐,也是蛮敬业的,但6.8分的得分也算是创下了开心麻花电影的新低(当然,在国产电影中依然算是高分了)。
开心麻花近年来从话剧舞台转战大荧幕,成绩斐然,除了《驴得水》外,票房都比较不错;在我看来,《驴得水》的故事本身并不适合改变成电影,主题无疑够深刻,但是场景太小,没什么施展的空间,就像老舍的《茶馆》一样,就在话剧场表演一下就很好。
电影翻拍自美国80年代的一部片子,但内容是中国化的:主人公王多鱼是一个事业不顺、穷困潦倒的末流守门员,有一天,一坨天大的狗屎砸在了他身上,突然冒出来的富豪二爷给他留了300亿的遗产,要想得到这笔遗产的唯一办法是在一个月之内合理合法地花光10个亿,且不能让别人知道内情。于是,观众们看着王多鱼花钱的故事就开始了,在经历了各种作、各种折腾之后,王多鱼最终得到了遗产,捎带着还解决了个人问题。
纵观整部电影,有反转,有冲突,有讽刺,有隐喻,有中年油腻男子的狂欢意淫,有底层人物坚守的底线情怀,有让人心脏狂跳的小惊喜(没错,我指王力宏!不是西虹王力宏,是真的王力宏,他出场的时候,老婆差点儿把我胳膊拧出油来……),有叫人捧腹的大场面(脂肪险一发布,全民健身再配上洗脑神曲《卡路里》,相当过瘾),整个故事叙述流畅,情节虽然离奇,也也算是合乎情理。总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影体验,有人去看热闹,有人去看人心,有的人去品读其中各种隐喻,有的人去整理里面各个包袱。我呢,纯粹就是去图一乐,看看沈腾这个大活宝是怎么替我实现理想的。
满足了自己可怜的膨胀欲后,我发现其实这部电影在豆瓣上不受待见是有原因的:它太“媚俗”了。这是一部喜剧,集成了段子、包袱、无厘头和明喻、暗讽、黑色幽默的喜剧,甚至在球场对战那一段儿还加入了一些热血元素,这部电影在试图最大程度的取悦观众,各个层面的观众,8岁到80岁,它想通吃,从这一点看,它和同样是工业化生产的好莱坞电影还是有所不同的,后者的影片分级制度使其可以针对专门观影人群来激情发挥,例如国内无法上映的《死侍》。回归到《西虹市首富》,它成功了80%,看过的人大都说好看、有意思,但剩下的20%,却是豆瓣评分上的主力军!这20%的人中,有喜欢它的,有不喜欢它的,有当时喜欢过后又不喜欢它的,还有当时不喜欢过后想想还是决定继续不喜欢的……总之,票房可以由市场决定,口碑却由这20%的人决定。
于是我想到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所以,同样是开心麻花的作品,《驴得水》赢了口碑输了票房,《西虹市首富》则很有可能在口碑上吃个小亏。
你看,为一部电影贡献票房的人群很大,但是决定它口碑的,却是其中一小部分人。若干年后的人们想要去了解下这部电影时,不会知道电影院里满堂哄笑的场景,只会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个冰冷的分数,这个分数确实反映了影片的质量,但反映不了全部。
想一想,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当你尽心竭力地完成一件事,判断它成败的往往是关键少数人,而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其实并不重要,想一想,这还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亦或是可悲。1994年世界杯,罗伯特•巴乔踢飞了一个点球,也将世界杯冠军拱手送给了巴西队,他落寞的身影使全世界动容,他也因此获得了“忧郁王子”的称号,从此,人们凡提起巴乔必提起他的“忧郁”,以致巴乔在采访中笑一笑,竟然有人说他“强颜欢笑”。巴乔一生中踢进的点球是踢飞的点球的数倍,而踢飞的点球中,就恰恰有这么一个出现在世界杯决赛的赛场上,于是,“忧郁王子”如跗骨之蛆般缠绕着巴乔,说起来,这位驰骋赛场、进球无数的意甲冠军、联盟杯冠军、世界足球先生、金球奖得主,为人所铭记的竟然是一个踢飞的点球,真叫人哭笑不得。
正如我依然记得自己许多年以前的那个膨胀的理想,许多年以后的人们再次看到《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时,要是能够不去理会网络上的评分,而是开开心心地笑上两个钟头,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