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 “乐乐老师读原版”公众号之“你为啥那么容易招贱人”)
好人就是那种乐于奉献,不思回报的给予。往往这种人,被帮者并不买帐。时间一长,帮他都是应该的,不帮就是不对的。好人会心理憋屈,不招人待见。整个生活惨兮兮,乱糟糟。所以好人想了很长时间,决定好好研究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好人总是被欺负。这是他想了一个星期得出的结论:
我们眼中的“好人”实际上是滥好人。这个概念一定要清楚。不能分清“好人”跟“滥好人”就是糊涂。滥好人就是那种想着我能为别人做什么,而忘记把自己事情做好的人。
那么如何转变呢?
他翻阅了相关书籍和视频,找到了ted的一部视频“五分钟法则”,里面讲了几个非常简单的技巧
介绍互相能够帮得着的朋友互相认识,
分享自己的专长
在别人可能出错的时候给予贴心建议。
好人又查到,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每个人的边界要坚守,这样在长期看是最合适的方式,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边界是第二个需要好好理解的概念。
在工作中,边界指的是每个人的责任划分。在不好的公司制度中,没有形成抓手的管理会造成浑水之人很多。这种情况下,勤快的人就显得心里不平衡。此时要么跟懒人一样,似乎这样挺违背本心的,要么划分好各自的职责。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有边界的,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不能管了,得分离。这就是边界法则。工作的边界是最明显的,不该你管的就不要管,因为很可能会因为你插手把事情搞砸。奉献的同时也要看接受者的态度,你让他越过你的边界就是对他的不负责任。孔融让梨真的好吗?不见得,起码他的那些哥哥们很不喜欢这种做法。就你孔融知道让梨给小弟弟,我们都不如你懂事吗?
破除好人憋屈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坏人”,周星驰喜剧片《功夫》就记录了一个当好人总是窝窝囊囊,最后决定当坏人的“好人”。他的转变就在于,不要脸皮了该撕破脸就撕破脸,为自己的利益面红耳赤,不被以前那些条条框框束缚。
最后,好人想到了一个建议,与天下“滥好人”共勉:
远离索取之人,不和他们闲扯淡,以防被套出什么话来,而且他们只会说些没用的信息。还有那些只要联系你就是问你借钱、倾诉垃圾情绪的朋友,这些都是他妈的吸血鬼。赶快闪人吧。懂得拒绝才是成长的开始,懂得求助别人乃是成长的第二步。
教你判断4种人:
大好人,大贱人,面冷心热的好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贱人。
第四种人一个问题显露原型:(在面试的时候)你能给我4个曾经帮助过的人吗?这种帮助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根本上的提高?
如果答案是四个比他职位高的当权人士,可以肯定就是第四种人。他们才没时间管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下层职位的人呢。但是好人就是会帮助那些即使对自己没啥帮助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这个人如何对待餐馆服务员或者列车乘务员就可以知道他是那种人了。对于比自己低的人趾高气昂,往往是贱人的一大通病呢,越是趾高气昂的人越不值得交往(神预测,超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