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盐五言六
也是这个季节,暑热难耐,知了的叫声绵长而不间断,就像是风吹着一端碎裂了的破竹,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令人烦躁不安。
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空调,只有蒲扇和树荫。
竹林里年岁不一的老竹、壮竹、嫩竹,不分辈分,都聚在一块儿,参次遍布。大人们在春天物色好优秀的笋,留做种竹,让他们长大。经过刷选后,夏天里的竹子个个身姿挺拔,直冲云霄。在接近云霄处枝叶儿突然绽放,像烟花一样四散展开,又如雨帘般密密匝匝地垂直下落,遮住了云霄,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
是的,小小的我们站在竹林里,是看不见云霄和太阳的,茂密的竹叶严严实实的,形成了村子里最大片的树荫。
这里是纳凉的好去处,是我们的避暑胜地!
拿一卷草席,或抱,或扛,或抬。追着树荫,铺在竹林周围。如果你的草席够窄,你也不怕草席被折坏,不怕回家被大人骂,那么,铺到竹林里吧,能直接躺在里边,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
家里如果没有多余的席子,我们也能想出办法来——做吊床。
做吊床得用草绳。
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儿,拿来一捆稻草,三四根一束,两束绞到一起,就可以做成草绳。说说容易,其实用双手搓草绳很废功夫,还得讲究技巧:
先把两束稻草的根部扎一块儿,然后分成两半,从捆扎处开始,放在手心里,一手稳住,一手从掌根到之间同一方向搓动,两束稻草就滚动着,绞搓到一起,形成一股。
不断重复着搓,搓到稻草细小一段时,再加入两束新稻草,接着搓。反复这套动作,就能做出长长的草绳来了。
大人们把草绳搓得老长老长。下雨天的时候,爷爷奶奶不下地干活,就会在门厅里聊着天,搓着绳。他们坐在凳子上,我就负责棒他们递稻草,看着看着,慢慢就学会了。
草绳太长了,爷爷就会卷起来,绕啊绕,绕成一个绳团,像个球似的,特别精致。要用草绳的时候,就从绳团的中心,掏出一端,拉啊拉,怎么都不会乱,很神奇!
因为稻草干燥,用手搓的时间长了,手心里会变红,发痛。所以大人们搓草绳时会结伴儿聊天,中途时不时对着手心吐口水,滋润一下,继续搓。
我们做吊床的草绳都是自己搓的,似乎从来没想过把家里的绳团拿出来用。现在想想,有点笨。不过,我们从不嫌弃搓草绳费时间,因为照大人的说法,这帮孩子去竹林里玩儿,本就是打发时间的。
开始做稻草床。
找两根有一定距离的粗壮的竹子,在胸前的高度处,挑选突出的竹节上方,拉上草绳,来来回回多绕几圈,横在眼前的就是一堆平行线了。
然后在竹节处捆绑住草绳,一定要捆结实了,否则吊床很容易脱落下来的。
接着,就是绕草绳做纵线了。在平行的草绳间,用另一根草绳连接起来,拉开后就形成了一个个方形,网状的。OK,大功告成!
忙碌了一个上午,就是为了能在吊床上躺着,这种时候,再累再麻烦,都觉得是值得的。
脑袋顶着一头的竹竿,脚架到另一头的竹竿上,就这么惬意地躺着。伙伴们这里一只,那里一只,扎堆儿的,独享一片天的。吊床高高低低,长长短短,你可以想象那令大人们眼红的画面。
太阳光偶尔会透过竹叶射进来,张开手掌截住它,在手心里看它的圆晕。
拿片竹叶悄悄走到闭目养神的伙伴身边,碰他鼻孔,挠他脖子,直到一声“河东狮吼”,大家尖叫着四处逃窜,豪放不羁的笑声,穿透竹林,直逼云霄。
草绳吊床并不省心,总是用不了两天就塌了。我们坐那里当成秋千的时候,我们踩上去蹦跳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挤一块儿争着躺的时候,吊床就会啪挞一声,遛到竹子根部,我们摔坐在光溜溜的泥土上,继续大笑。
竹林七闲,七个闲得发慌的小矮人,在竹林里,贮存了多少故事啊!
决心分享这些故事,静静地回忆里的故事。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