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执行资本职能的价值运动是在市场上,是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当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时,这些商品的价值大于其组成部分的价值,必须再投入流通领域,并包含原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出售商品就是把它们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把这些货币重新转化为资本,而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就形成连续阶段的循环和资本流通。如果假定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而不去研究资本在流通领域里所采取的这些形式,就可以构成包含再生产的具体条件。另外,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做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就是所有参加分赃人的代表,抽象的来考察积累,并把积累看做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实际上,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如何,它都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一些同样的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的经常联系和不断更新,就形成再生产过程。
作为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把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只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只有被数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换的时候,社会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再生产或保持自己的财富。当然,就采取的实物形式来说,这些新物品是属于生产的,要从年产品总量中分离出来,重新并入生产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表现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而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有相同的资本主义形式。当然,再生产大多表现为把预付价值作为增值价值的再生产手段。至于资本家扮演的经济角色,只是由于他的货币不断地执行资本职能的作用。作为资本价值的周期增加额,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周期果实,是取得收入的来源形式,比如100镑预付货币可以生产出20镑剩余价值,并会在明年及以后各年重复同样的活动。
如果从资本家消费基金的角度来看,这种收入周期地获得,也周期地消费掉。虽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简单再生产只是生产过程在原来的规模上的重复,但是这种重复或连续性却赋予这个过程以某些新的特征,尤其是消除某些虚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