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樊登读书会上了一本新书,叫《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是我从听书以来,比较喜欢的一本书。
对于思维方式的反思一直都有,从上学开始,很早就发现自己偏科严重,数学简直要了我的命,个中痛苦不堪回首。什么函数,对数,排列,组合,概率,几乎连概念都要费力气记住,也就是从那时起就有了死脑筋,逻辑差的根儿。终于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立马义无反顾地报了文科,然而数学不能不学,依然是在煎熬中度过了高中三年,以后高考,大学,报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从此算是告别了数学。
奇怪的是,当数学从生活中消失,我反倒有点想念它了,想起从前拿着笔,公式定理证明解题,勾勾画画,绞尽脑汁中似乎也有那么些乐趣一一也难得为了一件真觉得难的事沉下心来。虽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再后来工作中接触到策划,营销,常常被领导训斥毫无逻辑,毫无结构,反问我们都不学哲学吗?都不学逻辑吗?
其实,确实没有从学校教学中学到,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反倒是会怀念做数学题,因为那些因为所以的论证反倒能让我把脑袋里的事理得更清晰。
当然,意识是有了,能力依然欠缺,不过不像当初因为做不出哭鼻子,现在更能把它当做一种锻炼,思维,耐心,都是。
想到了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对思维进行训练看来是必不可少了。《金字塔原理》《请停止无效的努力》《成功,目的与动机》,通过读书来增强意识,通过刻意练习来保持行动,包括正在写的这些文字,也是一样在思考输出的时候能对思维方式有所改变。
今天听了两遍樊登老师讲这本书,其中提到的概念让我很是喜欢,全局性思维。
判断一种理解是否具有全局性的标准包括
1,深刻见解方面
全局性理解,应当有助于呈现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的运转机制。
2,行动方面
全局性理解,应当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专业行动,社会行动,整治行动等。
3,伦理道德方面
全局性理解,应当敦促我们变得更有道德观,更有人性,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4,机会方面
全局性理解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重要形式。
全局性理解,只有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定时刻才起作用,平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依赖于所谓的配方知识,比如按熟悉的配方来烤蛋糕,不需要你去思考就能完成。
如果说在大部分情况下,配方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90%的解决方案,那么全局性理解提供了剩下10%的解决方案。
当新的情况发生而配方已经不起作用时,全局性理解就能帮助我们思考并采取行动。
全局性理解,对我们的生活有三个贡献:
1,定向
全局性理解,能帮助我们确定并保持方向。
2,慎思
全局性理解帮助我们审慎地思考不同的情况。
3,深入学习
全局性理解,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你生活中有对那件事产生过全局性理解吗?
我仔细想了想,有一个概念姑且有那么点意思一一从初中政治课本学来的,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即有合理性。
原生家庭,情绪,认知层级,现实,等的不同,而引发了对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即使看法不一,也不能简单以对或者错来判断,不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空间背景前因后果,怎么能轻易给一件事下结论。
抽丝剥茧,放大细微,会发现很难随随便便把锅甩到哪一个人身上,因为越研究越会发现,每一个环节的存在都是那么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