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魏风·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诗词解读】
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呤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园子里的小枣树枝繁叶茂,那些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是大傻冒。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才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书童阅读】
这首诗词言语极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然而对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骄傲、失常,难以找到确切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实践并不确认。
从诗词本身看来,只能大体知道这位作者属于士阶级,他对身处的魏国不满,是因为那个社会没有人了解他,并且还责备他高傲和反覆无常,因而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分,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最终在无可奈何中,他表明‘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因而,从诗的内容和情调判别,属于怀才不遇的可能性极大。”故指此为“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历史上许多类似的人物,唐代的李白,晋朝的陶渊明不都是寒窗数载,最终却在朝堂之上无处安身,只能落得到处流浪或者隐居山野了却残生。
但是,我们深入的了解就会知道,李白虽然诗词阔达,妙语横生,但是,对于朝堂之上极其重要的处事之道政治却是一窍不通,不然,他也不会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语句。为了自己一时的清高和快活而和当时的主流社会抗争,这就注定了牺牲的只能是他自己。而东晋陶渊明亦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不屑与腐败官员同流合污……总的来说他就不是一个适合做官员,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从《饮酒》等都可以看出来,远离红尘,淡薄名利。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知识渊博却政治贫瘠。这样的人纵使才华万斗也难以施展开来。在任何朝代皆是如此。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话不假,但是前提是必须识时务,懂曲直之道。若不然,只能是一无所处,白首空牢骚罢了。同理,我们可以看出,诗词中的这位“士”,他所面临的困境应当就是这样,他所能表达的也只能是空发牢骚,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