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垣学院场地是一块新征用地,大部分为农田,拆迁遗留下的残垣,零星散落,十几幢村舍散落其间的原貌,仍旧依稀可见,用地区位于县城偏远区域,周边还未开发,一片荒凉的景象,此时掌握的资料甚少。
方案、计划、设备和人员都齐备后,鹏飞和梁超负责的勘察项目便开始启动了。
参与栗垣学院勘察的钻机设备,均是九公司的固定资产,一年前采用职工承包的方式,由职工个人使用和管理,除了D市的回旋钻机,承包冲击30型钻机的职工们是头一次和新人打交道。
前期进场的四台冲击30型钻机分布于场地不同的区域,两台为一组。一组分布于教学楼区域,一组分布于宿舍区域,四台钻机最终在学术交流中心汇集,共同收尾结束。
鹏飞和王帅联系后,将D市项目部的回旋钻机调来,中途加入用以查明岩石埋藏深度。
钻探施工计划如期执行,过程中并未遇到突发的状况,按部就班地实施着,而承包钻机的职工们都似乎憋着一股气,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的要求太高、经验太少,新人这样的搞法,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都打了20多击了,还要继续打?这样一天才能打几个孔”1号钻机机长不满地说。
“这才刚进入到密实卵石,再打20击看看。”梁超立刻怼了回去。
“你们太没经验了,直接判断为密实就可以了,不打了不打了。”说完,机长便命令倒下了塔架。
争吵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吴辉立刻跑了过去,“怎么回事,吵什么呢?”
吴辉参加工作早,这些职工他都基本认识,了解到事情的缘由,便急忙当起了和事佬,化解了双方的争执。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由于两人每人分别守着两台30钻机设备,采取交叉开孔的方式基本上满足了记录要求,但是,偶有两个孔都需要记录的情况。
当梁超将编录纸交给1号机台职工后,跑到另外2号钻机,开始记录后,1号钻机就立刻倒下了塔架,打完了。而当梁超记录完2号钻机,转回来看到1号钻机未达停钻要求的编录纸时,立刻火冒三丈。
矛盾再一次升级了,这次梁超选择了让他们全部停工,并拨通了手中的电话,告知了鹏飞现场的情况。
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两位年轻人来说,是头一次遇到,而他们却选择严格的手段,不单单是因为这是他们负责的首个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质量意识。
鹏飞在办公室里挂掉电话后,立刻赶到总工徐总办公室,说明了发生的事情,徐总得知后,和鹏飞一起赶往工地。
钻机压过的野草,似倒非倒,散落在小路的两侧,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钻机压过的痕迹,这似乎在向周围的人们提示,柔顺和中庸的道理。
来到现场的徐总,将所有人都喊到一起集中起来,说服了大家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执行,也说明该处陌生的场地,严格点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坏事,更重要的是这是首期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损失可不在那一天多打的两个孔。
虽然徐总从技术的角度深知可以点放水,但在现场还是力挺年轻人,解决了矛盾,工地顺利进行后,鹏飞跟随徐总回到单位。回程的路上,徐总给鹏飞讲了些他对现场的认识。
为了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两位年轻人在得到杜总的支持后,让办公室出了通告,通告上将1号钻机的行为以文件形式告知,如有发生,清理出场。
第二天清早,每个机台的文件夹里都夹着这份通告。
没过几天,鹏飞和梁超负责勘察项目的“事迹”便传开了,有说他俩技术水平不高的、有说他俩不会来事的、也有人说他俩没经验的、也有人说他俩干得好的……
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只当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开始的故事、一个自我实践的故事,深藏故事其中的态度和过程,才是最真实,也是最重要的,而敢于开始,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野外的顺利完工如期到来,中途加入的回旋钻机,在机长王帅的“人机合一”境界下达到要求。
大家的推测和期盼,实施的最终一搏,要么见到岩石、要么依旧卵石,随着深部这块泥岩碎块的出现,欢呼雀跃……
回旋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维修,而王帅一次次购置材料自己维修;在钻孔垮塌严重时,王帅采用水泥护壁解决了困难;最终靠冲击30型钻机的钻杆,在18米的深处,用探头刮出了红褐色的泥岩碎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