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号A001东方浪涛出题:《喜迎2024》1月2号A002辉姑娘出题:《好好活着最重要》
今天是2024年的第三天。东方浪涛题目《喜迎2024》还没完成,结果002号辉姑娘出题《好好活着最重要》,就把两个题目合二为一,倒也毫无违和感。
匆匆一年,不知不觉临近岁暮。“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
早上起来有点晚,冬日暖阳从窗帘透进来,是个好天气。好像跟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响晴白日——昨晚看了群里跨年表彰会,竟有些恍惚。虽然因为我入群刚刚才两个月的缘故,那些表彰根本与我无缘。我只是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又好像跟入群早晚关系也不大吧?我终究还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啊!
晚上少有的失眠了。索性起床更文好了。到处都在跨年,比如罗胖,比如央视频道,比如朋友圈……十二点的烟火漫上夜空,交相辉映。喧嚣,热烈,感动,快乐。这让我记得好多陈年旧事。那年那月的今日看过不同的烟花,照亮的是那张张笑意盈盈早己远去的脸。——浮生未到无生地,暂别人间又一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朋好友或再见或再也不见!
我看着时间一点一点“滴答滴答”地走过去。0点时刻,手机显示从2023瞬间变成了2024。——迅速,平稳,热闹,寡淡,一年又一年,在彼时彼刻却一次一次让我泪流满面,刻骨铭心。
如果说这个跨年有个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活着”——当然应该是“活着”。如果硬要给他前面加一个修饰词。我想当然地相信是“好好活着”。
国外战火持续燃烧,俄乌战争胶着了第三年。乌克兰对俄罗斯发最后通牒,俄方表示:绝不屈从。乌克兰原野上战争依然惨烈!以色列总理,加沙军事行动将持续数月,没有辞职计划。哈马斯和杰哈德拒绝放弃对加沙地带的控制,以换取长期停火。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平民或死亡或流离失所。
人类数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乌克兰战火纷飞,中东地区硝烟又起。残忍无义的野蛮杀戮,凭空制造无数孤儿寡母的人间惨剧。
读过中国通史,或者司马迁的《史记》,其实人生没有奇迹。历史上任何一件大事的发生都不是偶然,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都是长久变更的愤然一击。
比如看到王朝迭代历史的兴衰——白起坑杀赵军40万,项羽残暴坑杀秦军20万,火烧咸阳,曹操官渡之战死伤数十万……诸如此类记录太多太多。这些冰冷的数字后面哪一个不是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血肉之躯。
历史太过宏大,它轻描淡写的一笔就是多少古人或波澜壮阔或寂寂无名的一生。就算是历史上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凡留有名字的,他们的一生就是我们终其一生都拥有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渺小于沧海一粟,在时代的裹挟下为生计东奔西走,为碎银几两焦头烂额。
鲁迅先生说,平凡人的一生,盛世的牛马,乱世的炮灰。平安榨其身,战时用其命。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太平本是英雄造,不见英雄享太平。
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更彰显我们的歌舞升平,欢度佳节弥足珍贵。
任正非未来三年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未来三年有质量的活下去。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都不可能转好。
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所有人的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用任正非的话来说是“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大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每个人都盖被子,就是厚一点儿,薄一点儿而已”。然后任正非对华为的要求就是“庙小一点儿,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儿。”
回顾过去的一切,可谓云诡波谲。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不可捉摸、靠不住,无奈,焦虑,迷茫与影随行。
虽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可是人微言轻。又记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过去的一年乃至疫情三年,世事轮转不约而同,悲欢离合猝不及防。——有些长辈甚至是依然年轻的朋友都留在了昨天。
心异常地沉重,一方面是感觉生命之脆弱,人生之短暂。另一方面是感觉人之冷漠,利益熏心。
去年的此时,为苦不堪言的三年大疫放开喜极而泣,满怀万物复苏的希望。剧情的反转让我们瞪目结舌,应接不暇。——原以为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如约而至,转而成“报复性”的低迷和内卷。
不但萎缩止损裁员的行业,日渐困顿艰难的就业,下调的工资,烂尾的房子,还不完的“花呗”,打不完的“白条”,住不起的医院,读不起的学校……
“躺平,摆烂”也只是死路一条,于是开网约车的曾经是个开公司的老板,送外卖的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门口摆地摊的小两口曾经在外生意风生水起……
开店铺的门越关越晚;药店二十四小时营业;三十五岁的以上的人找工作到处碰壁;反对圣诞节狂欢,除夕仍上班无动于衷;大学生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
草木春绿秋黄,人间跌宕起伏。没人能把日子过着与同行云流水,成年人的真实世界没有“容易”两字。每个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2023年的日子,被一页页翻过,2024年已经到来。
李宗盛曾经说:“人一生中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都是相通的。每一个努力过的脚印都是相连的,他一步一步带我们到今天,成就今天的我。”
余华《活着》我不知道你了多少遍。这本书畅不畅销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每一个书店都有。
它讲述的一个老人向一个收集民谣的年轻人讲述他的一生。主人公徐富贵原本是地主家的独苗,吃喝嫖赌占全。被赌场的龙二做局输光了家里的100多亩地。少爷变成了佃农,老父亲气死了,怀孕的老婆家珍也让老丈人接走了,家里只剩下女儿凤霞和老母亲。
儿子有庆半岁的时候,家珍才带着儿子回了家,一家人终于团聚。富贵在到城里给母亲请郎中的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军营中认识了老全和F春生。后来他们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终于领到路费回了家。两年过去了,娘也死了,女儿凤霞成了哑巴。
土地改革时,富贵家分了五亩地。龙二抢了富贵的家产成了地主,被枪毙了。龙二好似替富贵死的,富贵下决心好好活。人民公社的时候,富贵家的五亩地归了人民公社,有庆养的两只羊也充了公。家珍得了软骨病。家里太穷,为了让有庆上学。富贵把13岁的凤霞送了人。中途凤霞偷偷的跑回家,在富贵送风霞回人家里的时候,凤霞的泪打湿了富贵的后背,富贵不忍心,留下了凤霞。
有庆读五年级的时候,为了救县长的女人,抽血给抽死了。县长就是春生。文革期间,春生被打成走资派上吊自尽。凤霞嫁给城里的搬运工二喜,二喜能干,对他们一家人都好,可好景不长,风霞在生儿子苦根的时候大出血去世。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去世了。苦根四岁的时候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家里只剩富贵和苦根相依为命,苦根五岁都开始帮忙割稻子,摘棉花,却因为吃煮熟的豆子,被活活地撑死。富贵又变成了一个人。家里人陆续离世。福贵从此䒖䒖孑立,买了头老牛取名富贵相依为命。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数种悲剧交织成的人生。人生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活着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如果我们是富贵本人,在经历了亲人一个个离去的悲伤,后是否还能像富贵一样坚强的活下去,并带有原本的爱和善良呢?
《活着》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任何身外之物而活着。活着的意义在于心中的信仰,只有心中的信仰,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读这本书可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勇敢出发,不畏艰难。小时候不懂老人为啥喜欢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如今明白,这就是活着本身,它就是一种意义。
余华曾戏言自己靠《活着》而活着。虽然是戏言,扪心自问,我们是靠什么活着?靠挥汗如雨的春种秋收田间劳作?靠“守店如同守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紧跟死守赚取微薄的差价?靠忍气吞声被人呼来喝去仰人鼻息加班打工苦苦挣扎……
世人慌慌张张,皆为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慌张,可护父母安康,可保幼子成长,可换柴米油盐五谷粮。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事事难成事事成,时时自省夜夜惊。我们能趔趔趄趄从2020年,2021,2022,2023走到2024年。己经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
最近更文总是有点辞不达意,语无伦次。明知道此“活着”不比彼《活着》,明知道自己过于愤世嫉俗,悲天悯人。可是仍不吐不快。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总是会讲些“不合时宜”的话。但是春节时我们家里还会贴上“百无禁忌或者童言无忌”不是吗?尽管早己不是儿童了。
应该看到刚刚过去的四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穿过了风雨。
尽管,还有苦难言,还有失望遗憾,还有一座又一座山。繁华里自律,落魄中自愈,抱抱自己说一句:
“你很棒,一路走来你辛苦了。”
2024年,新的一年。整理你的朋友圈,已经离开的朋友,愿你平安喜乐,那些留下的一路走来不容易,感谢你还在。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曾说:“快乐是个属于成年人的词,你不必问一个孩子,他是否快乐。因为你能看得出来。成年人谈论快乐是因为他们大多都不快乐,成年人的快乐多么珍贵,多么来之不易。”
天寒地冻,新的一年,愿你快乐,愿我快乐!愿我们快乐!——愿我们都好好活着!——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