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读一本书了?
总是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忙碌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去细细地品味书香。但是因为疫情,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来阅读,于是重温了“法国第一畅销作家”马克·李维的《如果一切重来》。
再次阅读,我惊讶地发现:故事更吸引我了,小说的要素也明朗了。我既看懂了小说的结构,对人物的印象也很深刻,而且,一些细节的描写、冲突的设置居然那么清晰。——这些是以往阅读小说不曾关注的。
一、关于作者:(本段介绍来源于对百度的求助,原谅我对外国的作家很不了解)
马克·李维,英文名MarcLevy,法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偷影子的人》、《如果一切重来》、《伊斯坦布尔的假期》、《假如这是真的》(If Only it Were True)、《你在哪里》(Will YouBe There)、《七日成永恒》(Seven Days foran Eternity)等。
马克·李维37岁完成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If Only it Were True。小说出版后更是一炮而红,不但成为法国当年年度销售冠军,更售出三十国版权,译为三十种语言。处女作获得空前成功后,马克.李维即全心投入写作,每年出书皆引起法国书市旋风,每本小说都荣获当年度销售排行榜冠军。他不但长踞法国年度销售排行榜宝座,更连续十一年蝉联“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
二、内容简介:
2012年7月9 日清晨,《纽约时报》调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在晨跑中遇刺,随之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前,上天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他有两个月的时间调查阿根廷独裁期间一桩丑闻的真相,弥补对最爱的人犯下的罪孽,并找出杀害自己的凶手。
在六十二天的时间里,读者跟随主人公、皮勒格警官、好友西蒙一点点地展开调查。安德鲁身边的人陆续进入视野,每个人都有嫌疑,言语、行动、一些细节,总会让你有下一刻就将揭开真相的错觉,然而又一次次地再次迷惑。
在此过程中,安德鲁和瓦莱丽的爱情会让你心悸;和西蒙的友情会让你啼笑皆非;与同事费雷迪·奥尔森的竞争让你感受到职场残酷;美丽的上司奥莉薇亚·斯坦恩一度让我以为会有一场玫瑰色的暧昧;退休警官皮勒格在调查中的一些小机智让我叹一声“原来如此”;安德鲁文稿中的拉斐尔和伊莎贝尔,在恐怖的战争中承受难以描述的痛苦,留下可怜的幼女玛丽亚·露兹在人海中不知所踪……
最关键的是,请在开始的时候就关注一个“她”(我曾一度忽略,但在此一定要剧透):酒吧偶遇的陌生女郎,就是她让安德鲁意乱情迷,不惜在新婚之夜向瓦莱丽说出“原谅我做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能做的最糟糕的事”,也还是她,让读者在迷雾中左冲右突却始终难以寻觅到真相……
三、主线与副线:
主线:安德鲁被刺杀,重生后回到六十二天前,他要抢在凶手的前面找出凶手以及刺杀动机。
副线:1,爱情——安德鲁偶遇高中时的恋人瓦莱丽,两人经历了二十年的分别后再次相爱,并走进了结婚礼堂。但是在新婚前夕与好友去酒吧,偶遇了一个美人,“命中注定的尤物”,导致他在新婚之夜离开了瓦莱丽。但是重生后他后悔了,一直在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希望与瓦莱丽能重归于好。
2,工作——安德鲁供职于《纽约时报》,为了一篇梦想能获得普利策奖的稿件,接受上司的安排前往阿根廷。在报社里有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在阿根廷接触到五月广场母亲、阿根廷战争中执行死亡飞行命令的军官、集中营的罕见幸存者等等人物,也直视战争、血腥、死亡等。
四、情节发展:
(一)遇刺——第一章:首先将安德鲁遇刺事件呈现给读者,从刺客的视角以心理独白的方式展开,随着安德鲁的晨跑路线以及周围情景,自言自语地叙述为这次刺杀所做的准备,很肯定地告诉读者:“这个早晨,7:30左右,他必死无疑。”
(二)安德鲁与瓦莱丽的爱情历程——第二到七章:《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在工作不甚舒心的情况下常去酒吧买醉,偶然邂逅了二十年前的高中同学、初恋情人瓦莱丽。瓦莱丽此时是骑警大队的兽医,并且有一个“伴侣”。可是他们旧情复燃,决定在一起。安德鲁求婚时,瓦莱丽只提了一个要求:绝不对她撒谎,即使背叛,也要明确告诉她。可是,因为另一个在酒吧出现的陌生女人,一见钟情,安德鲁在新婚之夜离开了瓦莱丽。可是他很快就后悔了。
(三)复活——第八、九章:与瓦莱丽分手一周后,在不尽的悔意中,安德鲁在晨跑途中的4号防波堤上被刺杀,7月的一天,7:15,安德鲁明白自己正在死去。可是,他醒来时却是7:00整,而且是在5月,时间退回到了六十二天前,那时,他还没有向瓦莱丽求婚,还没有为了“事业达到顶峰的关键性调查”去阿根廷,但是他知道了自己将会遭遇刺杀,所以有了六十二天的时间来找出凶手,避开刺杀。
(四)展开调查——第十到二十二章: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里,退休警官皮勒格和好友西蒙一直在为他的生死操心着,而安德鲁明知道自己会遭遇些什么却不能避开,因为重生让他可以预见,但却不能擅自改变事情的发生、发展。死亡时的痛楚也一直伴随着他,尤其是当他接近危险时,那种疼痛感就会袭来,提醒他危险的存在。
这一部分里,各色人物陆续出现,各种假设会让读者觉得真相即将被揭开,然而,作者却只是布下一团一团的迷雾,始终不能让读者发现真正的凶手。
迷雾一:纽约大学的神学教授约翰·卡佩塔。他和妻子波琳娜特别喜欢孩子,曾经收养了一个女孩蕾艾。然而由于安德鲁关于买卖儿童的调查,他在与妻子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将蕾艾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是也导致波琳娜带着儿子山姆离开了自己。失去了妻儿,卡佩塔将怒火发泄在安德鲁身上,曾在停车场持棒球棍袭击安德鲁。波琳娜也曾一度进入嫌疑人之列,因为她曾给安德鲁寄过匿名的恐吓信。
迷雾二:同事费雷迪·奥尔森。两人因为工作一直在明争暗斗,不断有言语攻击,甚至偷看对方的电脑。在安德鲁调查阿根廷事件的同时,费雷迪也在偷偷调查一桩连环杀人案,还买了疑似作案凶器剥皮器,这让安德鲁、包括读者都会以为他就是凶手了。
迷雾三:瓦莱丽。在求婚时,瓦莱丽曾要求安德鲁不要欺骗不要隐瞒,假如不爱她了也要直接告诉她。“如果你背叛了我,那我就要杀了你。”没有别的物质要求的女人,说出的话一定是很有份量的。所以当安德鲁重生后,当皮勒格警官问他:“你背叛过你的妻子吗?”作者没有写安德鲁如何回答。但是很显然,他不但背叛了,还狠狠地伤害了她。因此,在安德鲁买回求婚戒指的时候,潜意识里问自己:“可是你就真的这么肯定吗?”肯定瓦莱丽绝对不会这么做?在谈到剥皮器的时候,瓦莱丽告诉他,她的手术室里就有,同时嘴角还带着微笑。这个莫名其妙的微笑,简直就要让我们认定她是凶手了。
还有在阿根廷调查时遇到的阿尔伯特、路易莎,经由政府洗白的曾经是最残忍杀手的奥尔蒂斯,被设计的车祸、旅馆浴室被刺杀,甚至还有裁缝店里可疑的扎内蒂……在马克·李维的小说里,你已经无法正常思考,只能跟着他的指引,对谁都提高警惕、保持怀疑。
(五)真相——第二十三、二十四章:拨开层层迷雾,这个真相的确如作者的标题所言:迟来的真相。在前面的困惑与冲突中,我们怀疑的一个个对象原来都不是凶手,而曾误以为会有一段职场暧昧的女上司奥利维亚——也就是安德鲁的文稿中那个无辜的幼女玛丽亚·露兹,才是这一切的推动者,她安排了安德鲁去调查她自己不愿面对的一段历史,而她养父的女儿安娜——那个酒吧里让安德鲁一见钟情的陌生女人,才是在4号防波堤上给了安德鲁致命一击的刺客。至此,真相大白。
五、会让你不知不觉地深入思考的:
1、关于爱情
青梅竹马的爱情,的确让人欢喜。安德鲁不计较瓦莱丽的过去,一如既往地爱着她,可为什么还会背叛呢?难道你忘了结婚时,瓦莱丽的唯一结婚条件吗?你忘了你睡觉时枕着爱人送的小玩偶了吗?你忘了你是多么不想心爱的人受伤?你都忘了吗?
2、关于友情铁哥们西蒙,是个有趣的朋友,值得交的朋友。生活中相当有趣味的咯!忘年交皮勒格警官,指引道路的一盏明灯,厚道、知识渊博、洞察力极强。站在警官的立场,他问安德鲁:“你曾考虑过你的报道可能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吗?”可是,安德鲁也有他的问题:“你在做警长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犯过错吗?你难道就没有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为了百分之百地完成调查,而扰乱过一位无辜者的生活吗?”
3、无辜者纠结万分的神学教授,他不爱他的女儿吗?他不爱他的妻子吗?他爱,他都深爱着……他恨安德鲁的报道,于是,暴打他一顿;但最后,还是把蕾艾千辛万苦送到她亲生父母身边。以至于妻子带着儿子远走他乡,留下孤独痛苦的自己。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他会如何?
4、关于战争被阿根廷军政府残忍对待的3万人,难以想象的酷刑,看的我心都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阿富汗的战争及塔利班的残忍,我的心,被扎痛多少次,也不知哭了多少次。生活在地狱中的人们的确引起了关注,但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改变呢?怎样才能救救他们呢?
5、其他路易莎失去了儿子,将真相残忍地告诉了奥利维亚。奥利维亚对自己的养父爱恨交织,养父的亲生女儿为了保护父亲,又将目标瞄向了被当做棋子摆弄的安德鲁。人的一生,总是会有被命运无情摆弄的时候。无情的战争改变了他们原本幸福的生活轨迹。裁衣人、嫉妒的同事其实也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六、延伸到小说之外的问题:
第一,面对身边的妻子和惊鸿一瞥的梦中情人的抉择,马克给出了他的答案:“人的一生所爱,是和他共度一生的人,而不是梦想中的那一个”。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对的人”,优秀的关系其实是两个人的经营的结果。
第二,在阿根廷政治恐怖的历史背景下,为残暴的统治者工作的士兵到底是该被谴责的帮凶还是跟受害者相同的被压迫者?面对压倒性邪恶的势力到底应该拼死反抗还是屈辱地苟延残喘?舍身还是舍义,要别人死还是自己死?这个矛盾对人类来说太难了。
第三,真相是不是都该被揭穿?不知情的善良的夫妇收养了被骗子拐来的孩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但是此时孩子的亲生父母痛苦万分。应该用真相来摧毁这一家人的幸福吗?有时候真相太痛苦,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第四,杀父之仇和养育之恩改如何抉择?当知道自己的养父其实参与了谋害亲生父亲的阴谋,该恨还是不该恨?又是一个千古难题。
这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可读性非常强,以主人公安德鲁被刺杀后奇迹般地回到过去展开,剧情扑朔迷离。似乎主人公身边的所有人都值得怀疑,但又都无法确定。最后马克果然安排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巧妙地解释了之前挖的一个一个“坑”。
不过小说的结局在给出解释时不够有说服力。马克借凶手的口说,一切重新来过都是安德鲁被刺中后的幻想,但是坐在他身边的凶手怎么会知道安德鲁脑内经历了什么呢?一个解释是安德鲁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说了胡话,但是听者能够完全清晰地了解他在想什么确实让我有些难以接受。这段话如果是安德鲁自己最后意识到真相的内心独白或许更好些。
如果一切重来,也只是“如果”罢了。没有人能再重活一次,这一次的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生离死别,也让很多人明白了生命之可贵。趁此生未完,请一定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对所有爱我们的人,回报以真诚、热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