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本地美食节目里看到这家自助餐厅的广告,以烤肉为主,各色菜品、甜品、水果、酒水饮料等等,琳琅满目。
餐厅内座无虚席,门口有近二十人在排队,以家庭和情侣为主。
我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外出聚餐一般首选自助餐,每次都吃到撑。现在只是偶尔吃,按照平常的饭量,最多挑选三四种食物。
周围餐桌上都摆满了盛有食物的餐盘,服务员来回穿梭,随时取走空盘子和吃剩的食物残渣。
我对于食物没有过多的欲望,尤其是在晚上,习惯少吃一点,不饿就好。
看着身旁的人们大快朵颐,不免想到,吃下如此多的烤肉、海鲜、油炸食品以及冷饮,只为了满足味蕾的享受,肠胃是否会感到舒适。
况且煎烤烹炸的高热量食物,会使身体燥热,难以入睡。
那一刻,我很想念,頔頔前些天捎来的红枣山药粥,温热香甜,从胃口到心口,都觉得熨帖。
餐厅在某大型商场的顶楼。商场每一层都各有特色,品牌服装、饰品、珠宝,游戏娱乐以及电影KTV等等。
回想起这些年,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工作上,也没有享受过什么生活的乐趣。
工作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偶尔去超市购买生活物品,或者直接网购,很少为了购买什么东西花费大把的时间逛商场。
二十多岁的时候,却乐此不疲。相比较之下,有很多的改变。
现在习惯看纪录片,历史类的,人物类的,纪实类的。
对于时下高热度的真人秀难以热衷,往往直接跳过。将生活和演戏混淆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
但喜欢的人乐在其中,演戏的人故作认真。生活显示出乏善可陈的一面。
跟鸿约好在食堂吃午饭。
西红柿炒蛋,酸辣土豆丝,白菜炖豆腐,都是家常便饭,令人感到欢愉。我看着她们,不由得想到从前共事的时候,每天中午都围坐在二楼的圆桌旁吃午饭。
那时候并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触,因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日子如流水般过去,我们会一直如此,对此毫无悬念。
可转眼间,分道扬镳。即使聚在一起吃顿饭都不太容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连难得的相聚也都会全部变成回忆。
对于生活的习惯,人和事,各种选择以及价值观,喜欢与否,倾向是什么,其实内心向来极为清楚和分明。
即使,表面看上去是“好说话”、“脾气温和”的人,不过是尽量避免冲突和不必要的矛盾而选择回避和沉默。
无论是在语言还是行为上,都无意与别人起纷争,有纠葛,宁可选择“息事宁人”。
一旦回归到自我,在完全为自己的事儿做出选择的时候,几乎完全秉承本性,受自我意愿的驱使,不违背敷衍,不模棱两可,泾渭分明。
听从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很多时候意味着要承受来自他人“异样”的眼光和看法。
但外界的声音和看法从来都是无从把控,基于不同的判定标准,说法各异,想要获得“人人认同”只会徒增烦恼。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化、破损。执着于建立在无常之上的感受会带来痛苦。
凡事问心无愧,且能够遵从自我的喜好,倒是简单明了,是接近自由的体验,能够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