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流水账 (贰)

沿环山公路携翠行进,寻访今日隐境——紫金庵。

砾石小径蜿蜒向上,古朴幽深,苍翠低枝如玉帘,覆盖门前一坪,偶有清风吹过,绿影泛起涟漪,超凡脱尘。

隐入山林的古寺静守一方百姓安宁。

明代顾超诗云:“山中幽绝处,当以此居先。绿竹深无暑,清池小有天。笑啼罗汉像,文字道人禅。最好梅花候,高窗借过年。”

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很大的,庵里的每位工作人员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禅定之气。

停车场入口处的保安大叔在骄阳下进行防疫查验登记,交谈时不疾不徐,丝毫不受酷暑搅扰,淡定从容如“扫地僧”,尚未进庵仿佛先吸到了一口仙气。

进门检票完毕竟然听到检票阿姨对我们说“请进”。搜索记忆,逛遍苏州园林景点,不记得有这样的待遇。

进得庵来,抬头望见罗汉堂“妙相庄严”,两棵六百年金桂立于堂前。

殿内“慧眼”、“华盖”、“经盖”被称为“紫金三宝”。释迦牟尼温尔含笑,双目柔和微闭,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佛祖都在注视着你,这就是紫金庵的第一宝。

左右两壁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相,姿态生动,系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十六年呕心沥血之作。

看那“骄傲罗汉”的眼神,一幅傲娇的样子,“钦佩罗汉”钦佩的眼神投向邻座的“降龙罗汉”,斑驳残存的彩绘诉说着烽火战乱后的幸存天佑。

仰头端详诸天菩萨左手托起的手帕,虽是泥塑而成,却见褶皱下垂、线条流动,好似随风飘起,这就是紫金庵的第二宝“经盖”。

在三尊佛后的是南海望海观世音菩萨。观音头上的一把伞是紫金庵的第三宝“华盖”。蓝色的六角形伞顶,红色的伞面,白色的伞带,伞面上还有6朵精致的牡丹花,皆是鬼斧神工。

这一堂雕塑美术史上的文化遗产留存不易,经不得闪光灯、高声语,若想见还是亲自去吧。

出了罗汉堂,踏进晴川轩,轩内挂着一幅精美壁画。

传说,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罗汉,在凡间化做两位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便有了与拾得的一段精彩对话。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

转入听松堂,临窗而坐,听松涛阵阵,顿忘尘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州东山碧螺村西卯坞的紫金庵,只是东山景区中一处景点,很多游客只喜欢自然景观,甚至进都不进这座寺院。 这座始建于唐...
    云起龙飞阅读 1,412评论 1 33
  • 金懋初(1931年-- 20 2 0年),江苏省常熟市人,字保昌,号雨,斋名一且室。上海大学副教授。上海市法学会会...
    水请轩阅读 216评论 0 1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 首发平台:“此地”公众号,ID:天台山人,文责自负。 一 癸卯年腊月十一,台州城里气...
    天台山人阅读 3,618评论 61 233
  • “芰荷偶尔露芬芳,荏苒香消梦一场。 几度推销还自买,如来犹是卖花郎。” 若去深山中遇得古刹,听闻梵音,往往使人一时...
    阿缘阅读 2,570评论 0 3
  • 覆水卒惊狂客迟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子安《滕王阁序》 对年末的照旧寻例,始于赣江之畔。江风干涩,夹杂着土...
    羽逸_16b7阅读 3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