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就只分享一点:对自己的具体“加法行为”的觉察和反思。
一、现象
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手机保存着好多差不多的照片,占用很多存储量,每次翻看照片都消耗着很多时间和精力。手动清除之,这一清除就清了两个小时,我的天呐~
清除期间感受到了内心的愉快,有种释放压力而变得轻盈的感觉。我便反思之前各种具体的“加法”行为。
拍照片:登山、去一次灵隐寺、去一次深圳等,都会拍n多照片,生怕遗漏什么,而实际上拍了那么多照片,绝大多数都被直接遗忘,顶多提取6-9张发个朋友圈。
存视频:在大群里看到有趣好玩有价值的视频,都会顺手保存,而实际上存下后,几乎没再重新看过。
加群:看到关于个人成长的带正能量的群,基本都加入,而实际上多数都屏蔽了,然后定期打开刷一下,看一眼,然后清空聊天记录,继续屏蔽,周而复始……
加好友:加了很多学习类群之后,和群里的朋友彼此互相加好友,同时还带着微妙的优越感,觉得大家都是优秀的人才嘛。而实际上,很多是加了后,只做了简单信息交换,然后就没然后了。
截屏图:之前在刷相亲APP时,聊到要加微信好友时,会给对方在app里填写的全部信息进行截屏保存,以便将来查看。而实际上,很多加了好友也没怎么交流,甚至一聊两三句、看一下朋友圈,就知道对方是情感骗子。而真诚交友的,也基本不需要曾经的保存信息,直接问就可以。
订阅公众号:生活中遇到任何看似有价值的公众号,都顺手订阅,而实际上订了辣么多辣么多,真正再看的极少。后来清掉了一大波,基本原则是:见过面的人的号保留(看到身边朋友的成长,对自己会有很大推动力),罗辑思维、快刀、坏官网、网易快递号保留,其他全部取消关注。
二、反思
目前我的理解是在事件当时,我会有恐惧心理,害怕,害怕失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怕失去,所以就要拼命留住它们(保存,加群,加好友,订阅……),总觉得只要有价值就先“留住”,将来总有再用时刻。
这很可能还收到我妈妈的一个习惯影响:她一直习惯地收集塑料袋和布条,并说这些东西有用,现在不收集起来,将来要用时就着急了。潜移默化中,深入到了我的思维方式里。
实际效果,加法做多了,会指数型积累负担(手机或电脑存储空间,查找某指定目标时消耗的时间精力和情绪能量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做减法时,内心感受到了轻松和舒适。
三、对策
目前对策:具体做加法的习惯,尽量修正,确定没意义的就不要加了,还不确定的继续保持加法习惯。同时,每隔一个月必须做一次减法,基本思路是:回忆当初做加法的原因,而后一个或多个月里是否再次使用过,若没有,则基本可以断定未来也不会再需要它,减之。
期间还需要:第一性原理和机会成本思维方式。不要留住有用的东西,而要留住相比之下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