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托德高高的站在课桌上,不顾校长诺伦的反对,对即将永远离开教室的基廷老师喊出“O Captain, my captain”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了热泪。梭罗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我想托德和那些随后顶着老师的压力站上课桌目光坚定且深情的凝望着基廷老师的学生并没有陷入这种境地,他们冲了出来。
我所说的是电影《死亡诗社》结尾的情节。《死亡诗社》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如果你看过这部经典影片,希望我的所思所想能与你产生共鸣,使你再次回味这部电影,并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关系,就当我向你推荐了一部好的电影,希望你看完了我的文章,能勾起你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威尔顿贵族学校是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支柱。可是同学们却把四大支柱篡改成了虚伪,恐怖,颓废与污秽以示嘲弄,他们甚至把学院比作“地狱”。
老师死板的教学,学生机械的重复,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基廷老师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第一节课基廷老师就哼着《扬基进行曲》,把学生们带出课堂,参观学校的光辉人物,告诉他们要抓紧时间,让生命不同寻常。他让学生们撕去教科书上序言普利查特作的诗歌鉴赏,要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他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说站在高处可以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提醒他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一旦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就必须换一种角度来看。同样,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想想自己怎么看。从而让他们懂得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他把学生们带到院子,为了说明顺从的问题,说明坚持与众不同的信仰的困难,让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是自己的,希望他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任何方向都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廷给同学们讲述了死亡诗社的秘密。在尼尔同学的倡导下,“死亡诗社”得以重建,查理、纳克斯、米克、卡麦隆等同学热烈响应,怯懦的托德也加入进来。从此,“死亡诗社”的成员们在当年基廷聚会的地方和着优美的诗句,扭动起节奏强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释放着青春生命的激情。
这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而且浪漫美好。电影从就这结束的话必然是成就不了这部经典的,尼尔从来不敢违逆父亲的意愿,但他又不愿就此放弃自己所热爱的表演,他是如此的渴望出演《仲夏夜之梦》,就在他一筹莫展,左右为难之际,他想到了基廷老师,于是尼尔与基廷老师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基廷老师鼓励他敢于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最后尼尔仍然顺利出演了《仲夏夜之梦》,并获得同学和老师一致的称赞,可是这并没有改变父亲的想法,尼尔的父亲对他感到既失望又愤怒,甚至做出了让尼尔转学的决定。可惜尼尔开导了托德,却没能救赎自己,在风雪交加的当天晚上,绝望的尼尔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以死亡来抗争,他用父亲的手枪让自己的灵魂飘向了遥远的天国。
尼尔的死震惊了威尔顿,校方迫于舆论压力,开始调查尼尔自杀的原因。他们把这件事全部归咎于基廷老师,基廷老师被开除了。又是一堂英语课,基廷老师前来拿东西准备离开,在诺伦呵斥基廷快点离开的时候,出现了开头让我泪目的一幕。影片在音乐的烘托下,达到了最高潮,电影也在此刻结束了。
虽然基廷老师最终离开了学院,但他对孩子们春风化雨般的启发,激起了学生们自由思想的浪花。
我认为这是一部思想启蒙的励志电影,拥有基廷老师这样的人生导师是何其的幸运,他使你认识自我,鼓励你自由的思考,寻找自己的声音。不说在那样的年代,即使放在如今,又有多少人能不顾世俗,活出自己呢?有多少人敢像托德一样站起来发声呢,挑战权威,对抗世俗?自我 生命\这些问题总在不停出现\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城市充斥着愚昧\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自我生命\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贡献一首诗。
导演彼得对于选择《死亡诗社》这样的题材故事,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它对抗权威的主题吸引了我。因为在我的童年以及成人时期,有很多次当我想发声时,我却并没有这么做。对此,我觉得很遗憾,很后悔。
希望这部思想碰撞的电影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改变。来吧\我的朋友\寻找更新的世界尚为时不晚\我决心已定\要驶过夕阳尽头\尽管我们不再有昔日的伟力\可以震天撼地\我们仍有着同样的英雄的心\时间和命运使它衰落\但坚强意志仍在\让我们去奋斗去探索去发现\永不屈服。
最后请允许我用电影《死亡诗社》里写在《诗歌五百年》扉页中的梭罗的一段话与君共勉: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注: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重新细看了一遍《死亡诗社》,摘录了一些电影台词,引用了一些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