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估计很多姑娘今天都回娘家了。在娘家,吃的饭菜是不是还是那个味儿?
年前照例要包包子。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我妈都打电话说,你不用忙活了,包子都给你们包好放冰箱里了,哪天来了带走吧!
然后妈妈会向我絮叨包子馅都有什么,豆芽啦,豆腐啦,干豆角呀,干槐花呀,粉条呀,等等。
我在家里就一刻也坐不住,想赶紧跑去娘家吃一口妈蒸好的素馅包子!
小时候可能偶尔会嫌弃妈妈做的饭菜没味道,总想着碰着亲朋好友有筵席解解嘴馋,长大了吃过了山珍海味,才知道,最可口的还是妈妈做的那碗疙瘩汤,那份手擀面,那盘清淡的酸辣土豆丝……
有个时期很流行听评书,好像我那时读初中。放学后,妈妈已经擀好面条,在地锅里爆了葱花,胡萝卜片炝锅,一会儿冒着热气的汤面条就做好了。
妈妈做饭不喜欢放太多油,直到现在我们姐弟四个各自成家,还是保留着清淡的饮食习惯。
面条不咸不淡,汤里飘着少许油星,喝一口,酸溜溜的。
我和弟弟总是边听单田芳的评书边喝面条,就着面条汤,吃几口妈妈在灶膛里烤的焦黄的馍片,那个舒服,至今难忘!
以至于后来,我们姐妹三人相继成家,回到娘家,仍然还是先去妈妈的碗橱里翻,问:“妈,有吃的吗?”好像在婆婆家吃不饱饭似的。
不仅我这样,就连我老公,回到我妈那里,也是先奔碗橱,找吃的。
说实话,刚结婚那一阵子,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不让我动手做饭,她做的饭我又吃不惯,同事见了都说我瘦了。
特别羡慕嫁的近的姑娘,只需要往娘家打个电话:“妈,还没做饭了吧,给我们的也做上,一会儿去咱家吃。”
多好!
逢年过节时去娘家,姐妹几个带着老公和孩子,凑在一起一大家子人,要做一大桌子菜。虽然有我打下手,妈妈做饭还是很累的。
现在我们习惯从饭店买一些熟食,回家让妈妈炒几盘小菜。这样既减轻了妈妈的负担,也吃上了妈妈做的饭菜,过了馋瘾。
明天就要走娘家了,不知道妈妈会做了什么好吃的等着我们。
忍不住说一件事,年前做包子,我调制的包子馅儿,终于跟妈妈做的差不多的味道,连我妹都夸奖:“嗯,跟咱妈做的包子一模一样!”这是我今年过年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