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时间读完了亦舒这本《玫瑰的故事》,电视剧在前,原著在后。偶然刷到视频里的片段,一直没去看剧版,始终觉得还是怕看完改编版再去读原著失去了韵味。就像没想到那部《我的前半生》竟也出自亦舒之手,讲得一手好故事。
看过电视剧剧照,女主角确实很美,但是读完原著,个人还是觉得有些差距,小说中玫瑰的美,无论是豆蔻时的俏皮与叛逆,还是人到中年的风韵犹存,都兼具那个时代摩登与复古气息的融合。也许就是这样:之于美人,画皮难画骨,时代的气息是难以复古的。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玫瑰都有“渣女”的嫌疑。虽然是小说情节,玫瑰摄人心魄的美,让那么多男士一见到她丢了魂魄,抛妻弃子。美,成了一种原罪,这样的女子究竟有多美?
即便如此,《玫瑰的故事》仍然没有让人觉得虚假,注水。仿佛这样的女郎就活脱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情感,往往最无法去掌控方向和预测走势。中国人的道德束缚也让这本小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有些离经叛道。好在故事的结局是好的,玫瑰看清了内心,没有放肆地与多年前的情人私奔。也许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庄,过多存留的是当初的爱而不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假如玫瑰真得选择放弃身边人与情郎私奔,未必就能得到善终,毕竟如同张爱玲说过的,爱情是一袭华美袍子上的虱子,褪去繁华的伪装,丑态毕露。
以往对于言情小说总是存在些许鄙夷,总觉得读言情小说,消磨心智,浪费光阴。其实自从拓展阅读范围开始,忽然觉得,每个领域,每种题材都应当去涉猎,如同耐着性子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感叹于男女主人公跨越半个世纪,历经世事,阅尽人生最终相伴在一起。我爱你,可以在邂逅600个情人后,依然心属于你。爱情分析理论说:有一种爱是青梅竹马,怦然心动,无法释怀的一见钟情;有一种爱是责任与包容,相互关爱中转化为亲情;也有一种激情,始乱终弃,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怎么选都是每个人的权利。
《玫瑰的故事》其实还是告诉我们,虽然夺魂摄魄的美的确能颠倒众生,换来万众青睐。只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修持内心,提升自己,克制情感,懂得自爱方能善终。毕竟因果循环,谁都要为曾经的伤人和被伤去买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爱满则溢,懂得去关爱自己,坚忍独立,才能绽放人格魅力。美丽的皮囊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的确会为自身加分,颠倒众生。然,独立的人格,自信的魅力,不凡的谈吐才能让这种美丽长存。愿你我都能寻得或者成为那束铿锵坚强,独立自信的盛放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