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下去,看完你会发现,学会打游戏很重要!
先介绍下我的游戏背景——游戏白痴,去年第一次打王者荣耀,电脑带我熟悉游戏,我被电脑打死了53次之后,我终于把电脑的水晶给推了,然后我就卸了,对,我打游戏就是这么烂。从小到大,我玩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俄罗斯方块了,而且也么玩多久,我天然抗拒游戏这种损耗我个人时间的事情。
今年春节,我手机上莫名其妙装了一个类似王者荣耀的游戏——“小米超神”,过年回家闲着无聊就玩了起来,我妹看了一眼之后说“你就是个坑货”。在家打了几天之后,觉得貌似还有点意思,加上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里的游戏设置,觉得我有必要认认真真学习并了解下游戏给用户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嘛,我就一不小心入游戏的坑,7月份开始打王者荣耀,然后从青铜一路玩到现在的钻石三,朋友圈排名888到现在的一百多名,今年算是碰了下手游的门槛。
虽然今年玩游戏耗了我不少时间,但真的就像硬币,有失有得,处于给自己肯定的角度上说,利大于弊,以下是我的心得:
1.游戏的产品魅力是对用户情绪的操控:
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下王者荣耀这种竞技类手游的产品魅力,能明白为何会有人热衷于此,并且需要防沉迷系统来拯救。如果不自己玩一下,很难通过别人的描述去感受到游戏产品的奖惩机制的魅力,一个游戏在情绪上给人带来不只是愉悦,而是对人情绪的操控,越塔杀人带来的快感和水晶被推的不甘,刺激着游戏用户们“输了想赢一把,赢了还想赢”,激战到凌晨两点出发防沉迷系统。
2.王者荣耀的情绪操控并不只是在游戏中:
绝大多数低分段游戏玩家,是在被游戏玩,而不是在玩游戏,就像我。我的段位升降记忆特别清晰,就是突然连赢好多场,然后顺利升了一个段位,再然后就是升升降降一段时间,再是猛输好多场并且掉级,再然后就是输赢切换,全看运气。其实猛升猛降的过程中,我的技能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只是我触发了游戏的情绪控制系统,系统想让我感受一下大起大落,因为一直升和一直降,都不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情绪上的波动,每一次不甘心的最顶点是我们明明打到对方的老巢,就快推完水晶的时候,我们被团灭,最后我们的水晶被推了。每一次乘胜追击都是在,连输了好几把之后,遇上默契度很高的队友,把对方杀了个片甲不留,然后惺惺相惜滴互相邀请再来一局,并加了好友。
3.我玩游戏的副产品:
因为玩游戏,也因为工作是运营,所以对游戏的激励体系我特别敏感,整个游戏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激励体系,有全服排名、有好友排名、有钻石夺宝、有金币消耗、有积分兑换、有充钱消费、有社交、有战队、有团队、有专业玩家、有业余新手、有专业比赛,有休闲娱乐,总体而言,打开了王者荣耀,像是打开了一个激励体系的新世界。当然,我也没白敏感,顺手就借鉴了游戏中获得感的视效、音效的烘托,并用在了我策划的裂变活动中。
4.对于游戏的理解任重道远:
我和同事一起打游戏,打得烂,他说我应该怎么打怎么打,我说按你说的可能会死,然后他说不会死但要如何如何操作,我说我就这么做的呀。然后他说:你对这个游戏的理解还不够深。后来我打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确实如此,当初是我理解不够,我只关注了自己的技能,和上一次被人杀死。但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我不能只记得我当前英雄的技能,我还得熟悉别的英雄的技能,不能只关注自己战况,而要看全局,更要把握时机去支援或者逃跑,段位越高,遇到的对手越强大,对手们强大在时机的选择和技能的操控上,这就像我在负责一个产品的运营,我得知道市场上,都有哪些玩家,段位如何,都有什么特长的技能,我打不过的话如何躲,打得过的话,如何释放技能能最快杀死他,
5.关于游戏复盘的意义
在任何一个段位,我都会认为自己每局打的还好,不算烂,但当我一局束后回看录像时就会发现,“我特么怎么这么蠢”“这个时候,应该先放xx技能的”“怎么能这么走位呢,不死才怪”巴拉巴拉,所以复盘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意义,即便是打游戏。
6.游戏带来的共同话语
以前作为一个游戏白痴,别人再聊游戏的时候,我啥都听不懂,以为自己珍惜时间,其实是错过了一个交流机会。今年暑假来了两个95后实习生,刚好他也打王者荣耀,然后每天中午就能凑在一起打游戏,在工作之外多了一个互动的机会,而且亡者这类竞技类手游是个团队游戏,正如王者荣耀自己说的“不是一个人的王者,而是团队的荣耀”,在工作之外,还能再一个团队里,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配合,同时进入集体心流,除了游戏,其他比如看书之内的是达不到这种互相了解和配合的程度的。
以上就是我今年关于游戏的个人总结。
其实关于游戏,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一起来分享下。
PS:
对了,我就是以“练习团队协作”的理由,解释自己打游戏的。有次工作日领导安排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我迟到了还是打着游戏进去的,打完游戏发现公司svp也来参加这个活动,还就坐在我旁边= =!不建议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