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量
无论是大部分的教材上的信号量,还是博客中的信号量,基本上解说都是类似下面这种,给出几个不同的信号量种类然后加一点说明,完全不能理解信号量的PV操作。
5.2 信号量机制
https://www.jianshu.com/p/93128a6cb0f0
在搜索过程中我找到了这个
操作系统原理(Operating Systems)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os-pku
这个网站em。。基本打不开,所以使用华文慕课。这个是北大自己办的网站,上面有这个课程,登录后可以下载课件。
http://www.chinesemooc.org/mooc/4747
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就直接看B站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555596/?p=30
看完这个我理解了信号量的PV操作。
以下内容基本为视频的文字版,这里我在听的过程中大致打了出来,方便后续复习。
什么是信号量? 信号量是一个特殊的变量。
信号量的作用: 用于进程间传递信息的一个整数值。
信号量的定义:
struct semaphore
{
int count;
queueType queue;
}
这是一个结构体,由一个值和一个队列组成。值是传递的信息(一个整数),而队列是允许进程挂在队列上的。
信号量的声明: semaphore s
对信号量可以实施的操作:初始化、P和V(P、V分别是荷兰语的test(proberen)和increment(verhogen))。
信号量类似于现实中的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P操作主要做2件事情:
1.给信号量值减1
2.判断值是否小于0,如果值小于0,那么调用P操作的进程的状态就变成阻塞状态,并且把进程送到相应的等待队列的末尾,cpu重新调度。
如果值不小于0,那么实施P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
V操作:
1.给信号量值加1
2.判断值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小于等于0,那么就唤醒信号量队列上等待的一个进程,将其状态改变为就绪状态,并插入就绪队列。
P即down,semWait。
V即up,semSignal。
现在不强调一般二元信号量,直接叫信号量。
用PV操作,解决进程间互斥问题。
用PV操作,解决进程间互斥问题有以下4点:
1.划定临界区
2.对多个进程的临界区,设定一个信号量mutex。mutex这个信号量,初值为1。简单说明一下mutex,mutex是常用于解决互斥问题的时候所定义的一个信号量变量。是互斥(mutual exclusion)的缩写。现在已经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互斥的命名。
3.在临界区前实施P(mutex)
4.在临界区之后实施V(mutex)
3个进程P1,P2,P3。
临界区
这个例子是3个进程P1,P2,P3,设置临界区后再设置一个信号量mutex,初值为1。然后,在临界区的前后,加上PV操作。
假设P1先上cpu,那么做P(mutex)操作的时候,mutex值-1,mutex = 0,不满足小于0的条件,所以P1进程进入临界区,假如P1进程在进入临界区期间被中断了,正好P2上CPU,P2也想进入临界区,所以做P(mutex)操作,此时mutex值为-1,满足小于0的条件,P2进程就等在mutex队列上,让出CPU之后,假设P3进程上CPU,P3也要进临界区,mutex又减1,mutex值为-2,
满足小于0的条件,P3进程也等在mutex队列上,此时假设P1又上CPU了,在临界区完成了工作,出临界区时,执行了V(mutex)操作,mutex加1,mutex值为-1,值小于0,那么就会在队列找到等待的进程P2,送到就绪区,P1接着做自己的事情,然后过一会儿如果P2上cpu了,那么进程P2的下一步就是进入临界区。因为P操作执行完了,接着就是进入临界区的操作。当P2出临界区的时候,执行V(mutex)操作,mutex值为0,依旧满足小于等于0的条件,所以V操作就会把队列里面的P3唤醒,让它进入就绪区。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临界区与临界资源。
临界区在讲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书解释是这样的:人们把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这句话有点不通顺的,代码怎么能是一个区域呢,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当代码访问临界资源时,代码所执行的区域是临界区。
也就是说,如果代码在执行的时候,没有访问临界资源的话,那个区域就不是临界区。
临界资源:一种公共资源或者说是共享数据,可以被多个线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