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TED演讲《被拒绝100天》,演讲者是一位美籍华人,蒋甲。他从小有一个企业家的梦想,自16岁到美国读书、工作,直到25岁依然没有开启他的企业家之梦。后来在妻子的支持下辞职创业,却在被投资人拒绝后灰心丧气,然后他意识到自己太害怕被拒绝了,于是开始了一场奇妙的旅程——尝试被拒绝100天。
很久以前就看过这个演讲,并深深佩服蒋甲的勇气。仅此而已。
后来,我自己尝试创业,在此过程中也遭到大量的拒绝,这些拒绝并没有让我像蒋甲那样变得越来越强,相反,它使我不断地自我怀疑,我从未觉得克服被拒绝的恐惧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机缘巧合,我再次翻看这段演讲,产生了认真研究研究的动力,越是被什么困扰,就越去好好面对它、研究它、看透它。
深挖之下,发现蒋甲因为这个被拒实验还写了一本书,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被拒绝实验中的故事和感悟,以及如何克服被拒绝的恐惧等等,我感觉受益匪浅。也通过这篇文章系统思考一下。
一、拒绝是什么
查关于“拒绝”的内容,很容易搜索到它的表亲——失败。然而,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能够接受做一件事失败或者生意失败,因为失败可以做很多归因,比如,市场/经济环境不利于成功、自己的理念太超前。就算是你自身的错,还是有很多方法让自己积极地看待失败,比如“我只是对这个不在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类的箴言,失败还被某些企业家当成荣誉勋章激励员工。
然而,拒绝是一件较为私密的事,人们并不愿意谈它。
拒绝是别人对我们说不,对方往往会更青睐其他人,而不是我们,而且这种拒绝常常是面对面发生的。拒绝意味着:我们希望某人信任/喜欢我们,但他没有;我们希望他能看到我们所看到的,想到我们所想的,可他们却不同意,认为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是低级的。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太具有针对性了。
确实,拒绝比失败更具有针对性,更难以找到宽慰自己的借口。如果拍拍肩膀,安慰一句“没什么大不了”就想过去,那也是痴人说梦。因为,被拒绝引起的伤痛不仅仅是心理的伤痛那么简单。
二、生理学原因&进化起源
一项生理学实验证实,人感受到身体疼痛时,大脑会释放一种阿片类的天然镇痛物质,是用来缓解疼痛的。让人想不到的是,当人被拒绝时也会产生相同的阿片类物质。
所以,对被拒绝者说一句“别往心里去”是毫无作用的。被拒绝和被打一顿的效果在大脑中都差不多~
在进化学上,远古时期的人是无法独立生存的,所以社交拒绝就等于死亡。这种恐惧已写入我们的基因中,如今这种本能已毫无用处,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基因中很多本能都是如此)
三、被拒绝后
曾经在一次异国旅行中,蒋甲的妻子胃痛,急于问路找药店,却被路边报亭的人粗暴地拒绝,他愤怒不已,妻子也因此伤心的流泪,这次经历导致他们那次旅途中再也没问过路,也不愿意和人交谈。
被拒绝后的不理智选择:
一是相信自己该被拒绝,怪罪自己,任羞耻和自责将自己淹没;
二是认为自己不该被拒绝,怪罪拒绝自己的人,满脑子都是愤怒和报复。
简而言之,就是“我不配”或者“你眼瞎”。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发现,人在被拒绝后,智商会下降很多,当人处于被拒绝的回忆中时,思路会变得不清晰。 他还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参与者去找陌生人提出简单请求,但“陌生人”其实是实验人员扮演的,此时“陌生人”会一律拒绝参与者的请求。 实验发现,参与者会自动为“拒绝”赋予心理解释,他们认为“陌生人”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他们的长相、性别、所属的群体等。就算实验人员一再解释,他们都不信。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被拒绝,跟我们的个人价值不一定有关系。蒋甲的书中就提到一个实验,“一天之内找一份工作”,他直接带着简历走进办公室,请对方给他为公司工作一天的机会,前两家都断然拒绝了他,但是第三次,他得到了工作机会,这位办公室负责人詹妮弗所接受的教育使得她会多揣摩他人的动机,不去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而且她性格热情大方。
通过这次实验他发现:
不同的人对同一请求的反应是大相径庭的,这与我本人毫无关系,他们的回应折射着他们自身的态度、好奇程度、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关于这一点,他的另一个实验也特别值得深思。他设计了一个“不可能实验”——送给陌生人苹果。他自己不会接受陌生人的苹果,也确信没有人会接受一个陌生人给的食物。大部分人都直接拒绝了,可是一个穿着考究的女人却回答“好,谢谢”,然后直接拿走了苹果,并在走了几步之后直接开始吃这个苹果。这让蒋甲惊讶不已,这说明,
你被拒绝只是因为你还没遇到会对你说“是”的那个人。
书中的很多实验都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重新看待被拒绝这件事。
四、要不要报复呢?
书中提到了一个实验,实验参与者都要经受一些不公平待遇,一组参与着有机会去报复对他们不公的人,另一组参与着没有这样的机会。结果是,可以报复的这组中所有人都比另一组的人心情更糟糕。有趣的是,没有机会报复的这一组一致认为,他们若是有机会报复的话,心情会更好些。
200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哪怕是最轻微的拒绝,都有可能导致人们发出攻击行为,甚至发泄到一些无辜的人身上。
而在真实生活中,很多社会暴力事件正是因为人们在被拒绝后所产生的报复欲望,比如,拒绝求爱后遭泼硫酸的;2019年杀医事件的孙文斌曾有离婚、失业的经历;新东方英语学校16岁女孩被杀也可能与求爱被拒绝有关。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一下如何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不伤害对方,书中也提出了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