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居

吾乡最早的砂锅菜馆子,名叫“砂锅居”。说是菜馆子,且称“居”的,想象之中,应该是有一些排场的,不说是酒旗招展的画楼,起码得有一两间干净敞亮的铺面,才落得下这个“居”字。或者是那时地小人穷,不必撑这个面子,所以这名字上的讲究,也就高抬了它,和想象之中,有一些不小的差距了。

这间“砂锅居”当时的所在,是城中心一条窄街上,紧靠街边一堵围墙,用旧砖瓦搭起的一间蓬子,不过半间地儿大小,门口垂了一个布帘,胡乱挂了个木头牌子,上书“砂锅居”三个字,极简陋。

入得门里,靠外两张齐膝高的方桌,一圈子矮凳,算是堂食的地方。靠里一排土灶,三四个火眼儿,灶边堆了数十个把掌大小的砂锅,像极了现代流行的开放式厨房,颇有烟火气。这正合了古人所谓的“大道至简”,除了坐下吃饭,多余的配置皆不需要。

若说“至简”,其菜品亦类此,可用“简”“纯”二字涵盖之。所谓“简”,便是烹饪手法简单,只是清炖;调味简单,只用盐和葱姜蒜。所味“纯”,是食材单纯,不加辅菜,原汤原味。虽风格至朴,却味道纯厚,咸鲜之香,溢于舌尖,历久不腻。

其菜品类不多,荤品计有鸡块、牛肉、羊肉、排骨、猪大肠、健腐肉(猪五花肉所制),素品只有豆腐和白菜。举荤品为例,热腾腾一个小砂锅,一锅原汤半锅肉,只加香菜点缀,还有本地特有的油酥烧饼可以佐餐,一锅一饼一人份,算是绝配。若有三五人,亦可数锅齐聚,分而共享之,也是热闹。尤以冬夜为宜,天寒地冻,往这小房里一挤,灶台上的热气,砂锅里的香气,皆聚于小小的空间内,似乎把整个人都浸得香暖入骨,从而倍觉生活之快意了。

店主是一中年妇人,人极和善,常与食客闲聊家常,说是家传美味,祖上便是开砂锅店的,因历史原因,没于民间。如今世道变迁,又白手起家,重操旧业。目标倒不远大,养家糊口,聊为生计而已。

不二年,因街道整修,砂锅居倚墙占道,有碍观瞻,被拆除清理,遂挪了位置,仍旧在这条街上,离原址不远,租了两间门面,内厨外堂,正经是家餐馆了。食材还是老几样,入口还是老味道,因多是回头客的念想,生意仍旧不错。只是再也聚不起那热气腾腾的暖香之气,便觉少了点意趣,那滋味也似乎有些淡泊了。

后砂锅居又迁居他所,自此再不曾光顾。想想当初何以与砂锅居“断舍离”,却是模糊得很,或是口味之变,有了新欢;或是离了那条街,没了怀旧的意绪;或是青春已逝,从此拖家带口,再无下馆子的闲情。努力搜索一下记忆,竟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后,城里的砂锅店也开了无数家,偶尝一二,却是肉菜一锅,多成了杂烩,串了味道,便颇想念当年砂锅居的纯粹。近听人说,当年的砂锅居还在。一时倒不敢冒然去寻旧味,毕竟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不知那旧味可还寻得到?

还是且停一停,让这旧味多在记忆里缠绵一会儿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食——中国名菜集锦》目录上一篇:烤肉季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
    裸食阅读 7,359评论 14 13
  • 历史上,北京的饭馆,比堂和楼小的叫 “居”,“八大居” 通常是指: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万福居、广和居、...
    宅门食味阅读 3,989评论 3 8
  • 中午一个人去砂锅居吃砂锅,进门服务员问几个人,我用手指比划1,她示意我坐门口的位置,我不予理会径直往里走选了一个舒...
    南宫月阅读 962评论 0 0
  • 老友相约砂锅居。 二楼落座,老赵扫码点菜。花生毛豆、海带丝、鸡爪、红烧肉、老味杂拌、藕盒、香菜馓子,一一上桌。 两...
    云谷煮茶阅读 451评论 0 0
  • 前两天下雨,晚上跟朋友去逛街,结果看到了这家砂锅居,名字很一般,地方倒还不小,进去一看干干净净的样菜,看去像比较高...
    自在天狐阅读 929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