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需求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总是会纠结于需求的范围该如何确定,而在寻求出路的过程中接触到了mvp的概念,发现mvp的思维不只可以应用在需求范围的考虑上,更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于是决定自我总结归纳一下mvp思维。
好了,下面进入正文,什么是MVP?
MVP即是最小化的可执行产品。主要的特点是低成本。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需求不明确或者个人思路不够清晰的时候,能够以低成本进行试错,摸清需求,清晰思路。
而针对mvp的定义,可以拆分出2个点是需要明确清晰的。
1. 怎么算最小化?
2. 怎么算可执行产品?
明确了这2个点,要做什么,怎么做。也自然会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1. 怎么算最小化?
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小化,我认为这是mvp思维最核心的部分吧。而贯穿于“最小化”的核心要点则是闭环。你的方案和你的方案产物(支路)是否能够完整地走完一个生命周期,同时还能推动新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所以,这里的最小化其实真正的意思是,最小生命周期🤔
1.1 那怎么算一个生命周期?
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运气,都需要完整地走完一个小周天/大周天,若是功法有错或者运行过程中被打岔,无法形成闭环,轻则内伤吐血,重则走火入魔,甚至暴毙。所以,一定要保证你的方案和产物能有始有终,生有来处,去有归途。
我举两个栗子:
1. 我登录全民k歌,领取登录奖励1朵鲜花。
2.我登录全民k歌,领取登录奖励1朵鲜花。然后我把这朵鲜花送了给我一个朋友。
这两个哪个是完整的生命周期呢?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在我的理解,这两个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只要它能针对你的目的有始有终,就可以算是一个周期了。
对于获取鲜花这个事情来说,1和2就是一个周期。对于一个完整的礼物系统来说,2才是一个周期。
1.2那怎么才算是最小的呢?
因为我个人对生命周期的定义是相对广泛的,而过于广泛的生命周期其实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目的,判断出我们的最小生命周期。这里的最小,我把它分为绝对最小和相对最小。
1. 绝对最小,就是周期中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没有多余的存在。
2. 相对最小,是在绝对最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流程,以增强原周期的可扩展性。
还是用刚刚的栗子来说明,如果你是想检验用户如果做某个操作后受到了正向反馈,是否能提高他做这个操作的积极性和频率。那绝对最小周期就是:执行操作→获得反馈,就可以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只需要是:
用户登录全民k歌,提示:你已连续登录x天,超越xx%的用户。
但是如果你考虑到,公司后期可能会做积分系统。那这个方案其实就很难挂靠到积分上去。还是换一个设计方案吧
用户登录全民k歌,提示:登录第x天,获得x朵鲜花。然后增加一个地方去记录和存储用户的鲜花数。
这里的第一个方案其实就是绝对最小,第二个方案就是相对最小。对比起来,第二个方案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对于后期的扩展会更有帮助。如何权衡,那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了,大部分情况我还是推荐以相对最小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关于这个我也提供一个我自己的小方法:
当你基于一个目的去想最小方案时,先逼着自己去往上想一层,分析出更高层次的目的,想到以后扩展的一些可能性,再去做当前目的的最小方案。如运营最基础的AARRR模型,可能我当前的目的只是获客,但是往上一层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增加盈利,然后有获客,激活,留存等环节。了解了整体的规划和框架后,再去构思当前目的的相对最小方案,自然会考虑到以后的一些扩展性了。
另外,这里最忌讳的就是贪。做了这个好像很顺便就做了那个,然后又很顺便地带上了另一个。一定要约束住自己的决定,想的时候可以想全面一点,但是做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要克制。要克制。
2. 怎么算可执行产品?
关于这一点,就不用太着重解释了。我的理解其实就是实现的方式和载体,不需要太受约束,可以是配合程序员开发出来的demo,也可以是一份文字报告,甚至可以是一段话。只要能满足你的目的,那就是一个合格的产品了。这里的选择以实际情况为准,尽可能地低成本去实现。如果是比较有把握的,那就可以选择成本更高一点的方案;如果是不确定的,比较模糊的,那就选择最低成本的方案先检验出发点的正确性。
总结:
mvp思维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不错的作用,核心思路是在于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去实现你的目的,无所谓实现的方式和表现的载体,对于满足你目的起不到帮助的功能/环节,都是相对多余的,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一定要控制好界限,避免需求滚雪球,偏离了出发点。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指出我的观点的不足之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