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津及历法。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了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身边攻打南阳。
后来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如此之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没想到长得帅竟然还有这样的好处)。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进入汉中,不久又还师平定三秦。陈余打跑常山王张耳,张耳也投归汉王,汉王任命张苍为常山的郡守。接着又跟随韩信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赵地被平定之后,汉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他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佑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辅佐赵王张敖。然后又调任代国相国,辅佑代王。燕王臧荼谋反时,高祖带兵前去攻打,张苍以代国相国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中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再后来,张苍被升任为管理财政的计相。一个月之后,张苍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计,他担任这个职务达四年之久。此时萧何担任相国,而张苍是从秦时就担任柱下史,熟悉天下的图书和各种簿籍,再加上他为人很精通计算、乐律和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办公,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帐簿。黥布谋反未成而逃跑,汉高祖就立他的儿子刘长作淮南王,命令张苍为相国来辅佐他。
虽然这篇列传以张丞相为标题,一口一个张丞相,但关于他的戏份也就这么多了,他的列传中还挤着另外好几个人呢。
周昌,沛县人,刘邦的老乡,换句话说就是刘邦的死党。他和哥哥周苛本来是秦朝的小吏,后来跟随刘邦一起造反。这两个人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敢于直言,或者说是比较愣。兄弟二人对于刘邦绝对忠诚,在刘邦被项羽在荥阳包围的时候,刘邦自己偷偷逃命,留下周苛死守,不久荥阳被楚军攻克,周苛被俘。项羽欣赏周苛是一个人才,就想劝说其能够为己所用,但是周苛愣劲上来了,或者说他一心求死,对着项羽破口大骂,说你们这些人还是赶紧投降汉王吧,要不然用不了多久,你们就都会成为汉王的俘虏了。项羽听后大怒,立刻烹杀了周苛。
周昌和哥哥周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为人坚韧刚直,敢于直言不讳,萧何和曹参对他都十分敬畏,就算是对于刘邦,周昌也是直言不讳。一次周昌在刘邦休息的时间去汇报工作,发现刘邦在和戚夫人拥抱调情,周昌一句话也没说扭头就跑,刘邦从后面追上周昌,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身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说我看到了和夏桀商纣一样的昏君。刘邦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敬佩周昌直言不讳,对他更加信任。
由于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偏爱,刘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周昌知道这是取祸之本,周幽王就是前车之鉴。于是他苦劝高祖,甚至不惜用生命来威胁刘邦。在周昌和张良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刘邦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吕雉从心底里对周昌十分感激,因此趁着四下无人的机会,跪倒在周昌面前,感谢他帮助了自己和孝惠帝,想要报答他。周昌认为自己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对于吕后的感谢并不接受。
后来刘邦为了保护赵王刘如意,一直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为此他十分焦虑。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周昌,便任命周昌做了赵国的国相,让他负责刘如意的安全,防止遭到吕雉等人的迫害。周昌是很不愿意去的,不是因为官职降低的问题,而是不忍心离开刘邦去辅佐诸侯王。但是刘邦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后,周昌欣然领命前往赵国担任国相。吕后在高祖刘邦死后就准备对刘如意下狠手,周昌一直以赵王有病不能前去为理由,没有安排赵王去长安。吕后也没有办法,不能毕竟周昌对她有恩,所以她只好先把周昌召到长安软禁起来,不久刘如意就被吕后骗到长安毒杀了。
第三个人物就是任敖。任敖这个人,原来是沛县的一名狱吏。高祖还是一名普通百姓时,曾躲避官司,当时一个狱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吕后,并对她很不礼貌。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见此情景非常生气,就打伤了拘管吕后的那位狱吏。等到高祖开始起兵的时候,任敖就一直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后来担任御史,驻守丰邑两年。高祖立为汉王,向东进击项羽,任敖升为上党郡守。在陈豨造反的时候,任敖坚守城池,未被叛军攻陷,因功被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一个武士的身份跟随高帝,攻打项羽,因建立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之后汉文帝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的人,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嘉奖五百户的食邑。
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说:我很害怕这样做,会使天下人认为我偏爱广国。其实窦广国这个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为丞相。但是后来孝文帝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认为他不合适。而高帝时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看起来这么草率的决定),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但事实证明汉文帝没有选错人,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从不在家里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而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对邓通就是偏爱。”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旁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成何体统,你犯有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邓通吓得连连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对汉文帝一顿哭丧。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景帝二年,晁错担任内史,因为深受皇帝宠爱,地位颇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们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的时候,内史府的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改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
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实际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申屠嘉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自从申屠嘉死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先后担任丞相之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回头来看,没有一个人是以贡献杰出、功名显赫而著称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