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理科生,毕业好多年了。对于写作,我其实不太擅长。
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认真的缘故,我成绩很好,但是写作文对我来说一直都是很头疼的事。因为我只能写真实发生过的事,很多同学从小就会借鉴优秀作文那一套我永远学不会。老实的我经常在作文课上挤牙膏,在周末绞尽脑汁无法下笔,半夜临睡前或者第二天早饭前终于找到一点思路,我刷刷刷下笔如有神,第二天多半还能被老师选成范文在全班朗读。
初中开始在姐姐的影响下,我迷上了看书,什么书都看,民间故事,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毛泽东选集,武侠小说,姐姐借来的名著,我来者不拒,就像牛饮一样拼命阅读。作文水平一般吧,毕竟我真的不喜欢太华丽的辞藻,不欣赏也学不会。当然古诗词例外。到高中的时候,我终于攒够了钱去市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从此每个周末都骑自行车往返一个小时去那静悄悄的市图书馆借书。我开始大量地阅读名著,毕竟不知道看什么好,那就看名著呗。哲学启蒙著作《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闯进了我的生活,懵懂的我开始第一次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上学的目的,后来我看见邻居家的女孩们初中辍学打工,几年后回家嫁人生子。我终于明白如果不想过农村的生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是我唯一的选择。就这样,在高三那年我奋起直追,终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
大学期间,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泡馆”——每个周末我都会腾出一整天的时间在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无关的书籍,比如文学名著、历史、名人传记、哲理散文等等。那几年博客开始流行,我也跟着小伙伴开通了一个,断断续续也写了不少文章,不少回忆的散文还经常得到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只可惜工作以后写作就没有再坚持了,阅读也在结婚生子之后大量缩减。直至今年秋天我付费参加了一个读书社群,22天看了18本书,清单体写作输出文章23篇。真的很累很充实,但个人精力被过度压榨,工作生活节奏都被打乱,身体也吃不消了。所以社群结束后,我恢复到了之前的作息,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一直在坚持,但是写作输出还是没有办法坚持。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过度透支身体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成长很快也会得不偿失。在这个人人都想快速赚钱的时代潮流中,我还是想保持自己的初心,慢慢来。孩子们和家庭永远是我无法忽视的重心。写作变现的确是最适合我的副业之路。我还是想要通过大量阅读和输出,认真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所以看到刘主编的写作课,我立刻就报名了。也许时间太短,提高有效,但我深信,只要认真参与,必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