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中国人所说的过年,一般是指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在中国古时候也叫元旦,但是与现在的元旦不同,现在的元旦是个舶来品,是指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最悠久、也最具文化特色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炎黄子孙最大的“心”节、最大的“情”节。 随着春运高峰期的到来,人们想家,念家的情绪逐渐高涨。在家的人也不会闲着,打扫,置年货等。人们抱有同一个心愿——团圆。有人说,幸福是中大奖后高兴的一刻;有人说,幸福是逃出病毒魔爪的一刻;有人说,幸福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一刻……但我说,幸福是全家人团圆的一刻。
好不容易盼到了团圆这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我和爸妈起了大早,带上早已备好的行装,驱车前往我那日思夜想的老家。一路上,我们风尘仆仆,家似一盏明灯在前方将我们指引。车子川流不息,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们一样,都是在赶往回家的路上。
也不知车子走了多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眼前的景物却越发清晰可辨。快到家了!快到家了!我心头一阵欣喜,早把旅途的劳顿抛到九霄云外。当老家的屋顶映入我眼帘的那一刻,我按下车窗大喊:“奶奶!奶奶!我回家了!”这一喊,里屋外屋的亲人全都出来了,他们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心底的微笑。我一下车,亲人们就围了过来,有的帮拿行李,有的嘘寒问暖。奶奶站在大门口,眼噙着激动的泪水,嘴里不停地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就连老家的小花狗也加入了欢迎的队伍,它欢快地摇着尾巴,一颠一颠地跑着,来回地蹭着我的裤脚。我在人群的簇拥下走进了家门,浓浓的亲情已将我紧紧包围。
华灯初上,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年夜饭开始了。餐桌上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奇珍异果,但只要亲人们团聚在一起,我感觉吃什么都是那么香甜。吃完年夜饭,按照习俗,大人们要给我们小孩子发压岁钱了。以前的我一听到发压岁钱,会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但如今,我长大了,深知大人们挣钱的艰辛——特别是奶奶,她靠种菜才有点微薄的收入。所以当奶奶要发给我压岁钱时,我推辞不要。奶奶坚持要给,她动情地说:“好孩子,你这么远跑回来看望奶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若不表达一下奶奶的心意,我怎么也过意不去。你就拿着吧,这些钱你可以用来买些文具,你可要好好学习呀!”说完,奶奶把红包硬往我手里一塞,立刻转身忙家务活去了。我望着奶奶微驼的、日渐苍老的背影,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沉甸甸的红包,可承载了大人们多少的祝福和期待呀!
呼声、话语声、碰杯声、欢笑声……声声悦耳,声声动听,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着,许久,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