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入这个写作俱乐部之后,看到大家都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本期目标”。
这是一个很棒的设置,做啥事都必须有个目标。我一边想着别人有的我也不能输,一边开始思考我要为自己设置一个什么目标。
设置一个目标其实很简单,但是关键要解决“我为什么要设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为什么对我来说不一样”这样的问题。人是意义的动物,虽然这些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但这是我们存在这个世界,并且解释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给我的目标赋予一个意义非常重要。
关于生命的底色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想起有一次和戴总很深入地探讨过“优势”这个东西。我们讨论了对各自“优势”的看法,也讨论了身边朋友身上具备的“优势”。我们发现,让人觉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天然的倾向”,就是我做这个类型的事就是比我做其他事或者其他人做这件事更好更快,而且我也天然地“爱”做,可以称之为特质或者性格之类,而我更愿意称之为“生命的底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色,比如戴总爱思考爱专注,他对自我探索有着无穷的热情(虽然我常常饱受其害doge)。我觉得我的底色是分享。
当我在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尤其是分享心理学知识的时候,很多人都反馈说自己非常受益,我也因此获得非常大的满足,不一定是说我分享的技巧多厉害,而是我以为是常识的这些知识与经验,对很多人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以我小小的力量给身边的人带来正面的影响,是一件让人很有价值感的事情,这也是我走上“培训”这条职业道路的初心。
所以,在这个“分享”的底色下,我希望能够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是第一步。
关于自我的觉察
学习心理学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什么?我相信,每一个长期学习心理学的伙伴都会说,是认识自己。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钝感的人,这种钝感对我来说是一种隔离,就是我有感受,但是我意识不到。所以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我对一件事已经不满很久了,但是一直以为自己能忍受,直到某一天内心的堰塞湖终于承受不住崩塌,才发现我原来对这件事这么看重。
所以对我来说,觉察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而写作,或者说写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可以通过写来回忆、记录,同时促使我更多地观察、描述。
最后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30天后,结合自己与身边人的经历与感受,写下一篇心理学科普文章。主题暂定情绪。
PS. 初步验证了大家周日讨论的经验,动笔写才是最重要的,思维会有自己的逻辑。今天我本来不知道自己要写啥,但是莫名其妙写到200、300个字的时候,发现已经有点进入心流的状态,从一个点联想到另一个点,写下来之后觉得还挺顺的。可能是平时就有这样的零散思考,今天把这些点放在了一起,连成了线。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在没有写完之前不要返回去读自己写的东西,写完再说。再返回去读自己的东西,总觉得这里要改那里要改,那个“流”就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