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会想到:你为什么要选文科?你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你为什么要选这份职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种问题,对我来说似乎都不是很好回答的问题,有些你可能觉得就是喜欢,没道理可言;有些理由可能你会觉得太笼统;还有些理由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相信。
但,今天我不想偷懒,我想试着用“趁早写作灵魂四问”来好好审判一下我的内心,就像《小王子》中国王说的那样:“这是最难的了。审判自己要比审判别人困难得多。如果你能审判自己,那你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圣人。”
我并不渴望成为圣人,但我期望能审判出我内心告诉我的那些真实想法。
01 我为什么写作?
为我那无处安放的思绪找个落脚点?这似乎太宽泛了些。经过两个五分钟的自由书写时间,我找到了一些具体的理由。
1.为了更好的输入,更好的学习
我喜欢阅读,但只是靠文字输入脑袋的那种快感,还不足以支撑我那持续阅读的热情,也无法让我深入地理解书中的知识以及去践行。
而写作自然就成为了我阅读的一种输出方式,当我编辑文字的时候,反而会有很多想法像嫩芽般突然地冒出来。有些还是我不曾察觉到的,这可算不上文思泉涌,顶多是思想泛滥吧。
但,正是这些想法气泡,会激发我更多的思考,可能是对原文中某个句子的理解,也可能是某一个习以为常的词语解析。
所以,写作是一种让我持续输入,更好地去学习的一种方式。
2.为了有价值,有感情的分享
如果任由我的想法在空中漂浮,随意切换,那过了一会儿我可能就记不清刚刚想的是什么了。即使是前面刚进行过的即兴发言,在停下来之后也记不全了。
而写作,会让我的注意力放在一个焦点上,而不会偏离主题,即使偶尔跑偏了,也还能把思绪重新拉回来。
马克·李维在《快书写,慢思考》中分享到,写作可以为你留下具体的东西,供你日后检讨或使用。
你每天记录的内容,可以给到你反省的机会,及时做出调整。
而你记录的一些想法,也可以提醒你哪些是你想到的,而哪些又是你没有想到的。
另外, 文字的记录,可以输出成为一篇篇有血有肉,附带感情的文章,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情。
正如我读蒋勋的文章那般感觉美好,透过他的文字,我看到更多的是美的事物美的人儿以及美的故事。
也因为那些美好,让我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点滴中的美好。
看着那样美好的文章感觉很治愈,自己也希望成为那样有感情的人。
3.为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作就相当于看一本大部头的书一般。噢,不,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吧,我是喜欢阅读的,所以写作的难度是甚于阅读的。
很多时候,你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不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别人也就更加读不懂你的文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年的一月底我也开始了100天的日更目标挑战,这是我除了读书时代需要进行的作文以及论文各种写作外,第一次主动去挑战我那生锈的脑子。
而我坚持的日更也只能算是日记而已,虽然100天坚持下来了,但字数在500以上的,只有寥寥几篇,大多都是两三百字,而且很多时候只是随笔记下当天一点点小想法,也懒得去思考更多。
所以我想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这个想法,也只是停留在了想法层面。
但是,我知道刻意地去练习写作,我还是能让我这个想法定下来,成为现实的。因为小六老师就是通过他的写作了解他自己是怎么想的,那我也可以通过写作让别人了解我是怎么想的。
02 我要写什么?
我想写那些让时间慢下来,简单而又有价值的文章,就像幸福一样,快乐且有意义。像感恩日志,读书笔记,观影感想以及生活随笔我都想写。我一直觉得有感情并对别人有用的文章是很值得被记录,被传播的。
03 我要如何完成这部作品?
用时间去了解,用心去写作。
04 我要在多久内写完它?
如果期限是一百天,我会在此期间完成。但我更想要终身写作。
我知道写作很难,但我还是想要写作。就像被困在家太久的狗一样,宁愿出去跑得再累也还是不想太快回到牢笼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