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
移动互联网没起来的时候是没有羊毛党的,甚至都没有“薅羊毛”这种说法。印象中第一次听到“薅羊毛”这个词,是十多年前物美超市搞了一次购物满多少送话费的促销活动。
后来移动互联网起来了,加上资本的炒作,各种无底线的营销成为常态,谁不这么干反倒不正常,羊毛党也应运而生。
营销可以无底线,薅羊毛为什么不可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不管具体谁得谁失,只从所有人付出的总的社会成本来看是否最优),过度营销是最经济的吗?显然不是: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看,过度营销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运营人员和羊毛党本来都可以在别的行业做些更有价值的工作,而现实是,他们瞎忙一通的工作相互抵消。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过度营销也不利于快速达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初胜出的公司不是产品和服务最好、能创造最多价值的公司,而是最无赖、最没有底线的公司,然后要经过长期的动荡、付出大量的浪费才能回归资源有效配置的稳态。
市场的问题还是需要市场自己去解决,这个解决方案就是羊毛党。假如没有羊毛党,营销缺乏制约力量和对手盘,破坏力会比现在所看到的大得多。所以,羊毛党的存在不仅合理,而且远远不够,什么时候羊毛党多到让营销变得无利无图了,大家才能真正把心思重新放在产品和服务上,运营人员和羊毛党一起改行做产品,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拼多多,小黄车,这些毫无创新、毫无技术含量、毫无价值创造的搅局者,祝你们早死早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