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来了例假。想必昨天情绪低落到极点的感觉又顺理成章了。
我感到每一时期都会有种固定的消极情绪在我体内循环往复着。比如感情,家庭,人性,创业所带给我无止境的恐怖的想象。
昨天和母亲逛夜市。母亲在买东西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让我非常在意。只要是一件小物品超过了50元她会非常的惊讶,并且会再次询问对方的价格准确性。出门后,她会和我说,诶呀,就这么点东西也要50元,真的是哦。当站在地摊夜市时,在卖衣服的摊子前想选几条裤子,晨练的时候穿。挑来选去最后还是不要了。我知道她的心思,她会更愿意去网上挑选更便宜的,会说网上的更便宜更好看。
我说:“妈妈,想要就买嘛。都差不多。”
她还是走开了。那一瞬间,我感到贫穷给我们带来的窘迫感,贫穷从一开始就扼杀了我们这类人意识里的选择权,让人望而却步。
我没有和她聊这件事情。因为我从小到大所认识的母亲,是个勤俭持家的女人,能省则省,只愿在性价比对等的东西上花钱。所以大部分时间,母亲的口头禅是:“我们哪有那么多钱”,“穷死了,连护肤品都买不起了”,“我穷怕了,不希望你以后和我一样”。
其实妈妈志不穷。非常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玩耍,喜欢新鲜事物,面慈心善,性情温和开朗。但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妈妈并不知道。
问题在于她困在贫穷的思维的牢笼已久。贫穷意味着没有拥有心仪的生活,事物的资格,所以不值得,所以也无需拥有。把“穷”字时时刻刻挂嘴边,是自嘲,是自怨,是对自我无奈的发泄。
更严重的是她并不知道其实这种思维也传染给我了。虽然小时候好的东西,或者我想要的东西妈妈都会买给我,而不给哥哥。虽然以“穷养男,富养女”为由,但口头禅的感染力非常可怕。成年后的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那就是我对任何花钱去买来的物品都一概不感兴趣。
逛街,买衣服包包,护肤品彩妆品,香水,奢侈品牌,送礼物。我完全没有任何兴趣。我的生活甚至比母亲还要清贫。一年下来买衣服不超过三次,除了必须更换的物品除外。
后来我发现,更是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兴趣爱好无法坚持下去,创业时时刻刻都在动摇。总觉得,我没有胜任事情的能力。每一件事于我而言,都好难。所以目前我所想要去达到的目标,都还在观望止步。我感到无比沮丧。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
早晨听了钰欣老师的冥想音频和着打坐时,在内心里梳理这件事情的始与终。
突然茅塞顿开。
竟是因为妈妈的口头禅,让我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便不去要那些东西。久而久之,我从内心里产生了一位专门抑制花钱欲望的孩子,守护着我既不会在金钱横行的社会里迷失,也让我得以守住那一份清心。我从而不再与社会有更多直接的联系与体验,甚至我的那一份与社会,与人性相连的那一部分渴望都直接被剔除了。我一边了解人生如此,不必强求,一边还是因为无法拥有如此人生,强嗟叹。
这就是我目前所有消极状况的始端。结局不用去想,因为当下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未来的人生。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一个母亲,你可以对孩子想要得到却买不起的东西,解释我们为什么不需要,却不能直接说我们没有钱,买不起。这句话可以直接扼杀了孩子的欲望,野心,自尊,拼搏向上与努力争取的积极态度。
在我们这样的人体内所产生的这一个孩子,他知道他让我们所产生的这一份窘迫与无助感吗。他在保护我们还是阻碍着我们呢?
三
我如今身陷困境,我应该责怪这个孩子或者是妈妈吗?我在呼吸的此起彼伏里,在激昂汹涌的梳理回顾过程中安静了下来。
我心悲痛,因过去那十几分钟里,我接触到了深入内心的我自己,得以窥视现今的自己是如何长成这般模样的,我触摸到那份来自过去的小孩所传达给我的悲痛,心酸无言。她扎着双边高马尾,绑着大红花。但是眼睛里没有星辰般的明亮。她看着我,没有哭,但我知道她希望我能将她释放出去。还有那个压抑着我欲望来源的孩子。她们是我内心的两个极端,主动与被动的困锁,渴望重见天日的,与如同死神般不见其影,囚禁在内心里的。但她们都没有错,本质上,她们都是我精神产物的附加品。
钰欣老师说:“当你对未来感到恐惧与担忧时,说明你并未活在当下”。生命本来如此。我们注定会失去以往一切,我们并不会存在于未来,我们有的只有现在。
现在,我或者是妈妈想要去做的,想要买回来的东西,即使没有足够的钱,但一定要有种正念向上的积极观,我们会拥有的,我们值得,我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那一份初心。同是一件事情,越往坏处想越是深陷泥潭,越往好处看,越想要尽快解决。
现在,我趋于平静,内心逐渐释怀。挣脱了以往的束缚,身上毫无枷锁,挣脱了对未来未知的恐惧,身心轻盈。此时此刻,我不是我,这个躯壳的我并未拥有什么,我不经历任何情绪穿过我的每一寸肌肤,也并不需要放下任何。
我只是看着这一切芸芸众生。身心与天地相结合,平静地体验着“我们”内心里这样的苦与乐,还有那些兰絮因果。遁入完满的空,达到最大程度的无声高潮。
/
双手合掌于胸前。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