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的眼神,我又做了班主任。
卸任期间,关于学生“德育”工作,虽不在其位,由于所带学科——语文的伟大特殊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不涉及?不可能的!
故而,多次且深入地与学生展开“鸿雁传书”,“每日心语清谈”,不成想,从没收过情书的老阿姨,今年520,办公桌里被塞了一封又一封来自孩子们的“告白信”,终生难忘!
愈发坚定,无论各种境地,始终坚守不渝——做有意思的老师,活出一个有意思的自己。
今年所带的班,依然是六年级,56人,开学第一天经过投票合议,定名:追梦。
三周调整ヾ(❀╹╹)ノ~相互适应,追梦小记开篇咯!
NO.1不只是关注问题本身
上周四晚自习,带追梦班去前宿舍楼洗头,放学铃响,还有一半人没收拾利索。
走读生不能不送,只好悬着一颗心让住宿生在楼下等待几分钟。
再三安排。
待气喘吁吁的我奔到队伍排前——男生们已因纪律散漫被检查的老师发现,收敛使他们尤其拘谨,一个个儿正梗着脑袋做整队训练。
夜色下的校园,突然惊现那么一支奇怪的队伍,人人抱着盆,盆中洗发露和毛巾,同头发一样凌乱且有节奏地震颤,“一二一,一二一……”,边踏步向前,边齐声喊。
霓虹不远,繁星点点。
立定于宿舍门口,刷刷刷低下了头,等待……
等什么呢?
“难道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已经把精力释放完了,去睡吧!明天一定要调整好!”我一字一顿。
他们点点头,默默往楼里走。
问题或者说错误既然已经出现,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我们无法挽回,时间不能倒流呀。但做为拥有主动权的我们,除了去“解决问题”,批评打击甚至惩罚之外,还可试图去深入一层思索,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题背后的根源比问题本身更关键。
一来,洗头之前,上了一天课,又考了试,来回组队,不许发出声音,这对于他们的活跃天性而言,是压抑的。
洗头环节呢?老师又不在身边。
如此,谁不想呼吸着自由空气,扯两句呢。
二则,法不责众。
所以我选择默然,平和。
周五离校的小调查,有这样两道题:“你爱追梦班吗?哪位老师让你敬服?写出事例。”
不少孩子写的正是前一晚发生的“事故”,大抵是因为我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河东狮吼”,而似乎联想到自己也应该学习“沉稳的智慧去征服”。
其实,哪有什么智慧呢?
面对有思想的小孩儿,怎样去把错误化作教育契机,太需要智慧。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