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一个人走过了二十六座城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其中一大部分皆是因为工作性质而去的。
在此之前,我是出差必须让比我优秀的老板或者同事带着当小助理的人。但是截止到今天的一年后,我不仅可以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步行一个人看展一个人在随时随地的任何地方写完案子,一个人靠着地图摸索去我想去的地点,一个人出差在各大城市的CBD中心和从未谋面的甲方谈定位聊策划的人。
总之,就是给我的成长路上轻轻按了一下快进键吧。
一、生存力
这是最基本的改变。
「停留」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而「出发」总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
起码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会打破往常的习惯,因此你需要提前规划,而如果不规划,就会面对旅途中更多的突发状况。这是准备计划和应对变化两方面的能力,也对应着两种旅游方式。
比如我曾经是一个拖延症重度患者,往往要到出发前一天深夜才开始收拾行李。但经过这一年几乎两周一次的出差,我已经能在7分钟之内将所有物品分类收纳打包放入行李箱。尽量改,但拖如果不能改掉,那就提高效率吧。我会知道目的地大概的天气对应的着装。比如武汉及以西地区,昼夜温差很大,从9月开始就基本转凉了要带上毛衣外套了。
比如我曾经是做事很马虎的人。并不以为然。但这些马虎的习惯,会让你犯很多错误。比如飞机误时,行李忘拿,贵重资料遗失,意外受伤,很多偶然其实都是必然。是由于很多不经意的错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本可以避免的,只是没有认真的态度去计较自己的过失行为。而工作性质的旅行,很多时候我需要以一种更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城市,人口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地铁交通经济增速城市商圈,每一项指标都要精密计算,我必须拿出十二万分的认真态度去面对。
所以,我所理解的生存力,是在日常生活中较少遇到的,而在旅途中会集中碰到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你的解决能力。不是说你不出门,就无法增长这些能力,只是速度问题罢了。
二、认知力
除了面对大自然的能力之外,就是社会关系力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总是有道理的。
当你走过足够漫长的旅途,接触了足够多的人,你会对于许多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不会盲目受他人的引导。举个小例子,比如我去了四次海南,就再也不会去三亚的网红街口再也不会买X小姐X先生X太太的奶茶或者馅饼,我也发现了海口的美,不在于海而在市井。
还有比如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比如你是怎样看待XXX这种行为和XXX这个人的。
比如,穷游这件事。比如,我从来不愿意因为任何原因去追赶公交车这件事。比如,太挤的地铁我就不上。比如,做沙发客这件事。
比如,你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比如,父母是不是祸害。比如,我应该找一个爱我的还是我爱的人。比如,虚伪是好事吗。比如,每个人都变成了你曾经讨厌的人。
这里不做回答,我觉得从我的改变来说,曾经我是从一个偏执的人,慢慢接受各种人生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明白,我必须也只能对我自己负责。
三、感受力
也就是那句话,世界那么大,值得一看
我是在南方出生长大的,当我从呼和浩特到乌海、银川、西宁、武威一直走到中卫的时候,真的觉得太美了。哪怕就是公路上一直开着车,看着窗外不断重复的草原,都觉得要醉在这风景里了。在那样开阔的地方,内心也会变得平静和包容。当你回到城市,面对许多纷繁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想想沙漠里的星空,会觉得世界都安静了。
虽然没有上刀山,下火海,但是在旅程中,我也曾面对过危及生命的状况。想想空难频发,我每年坐了这么多次飞机还能好好活着,所拥有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去珍惜好好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既然我连明天的太阳都不一样能见到,那今天为什么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可能是旅行让我明白“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暂借的”
而失去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我们终将失去一切。房子、车子、工作、金钱、青春,甚至所有你所爱的人。失去大可以到亲人的离世,爱情的丧失,小可以到丢了一支用了很久的笔。失去,总会让人觉得痛苦。
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过,“卒子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了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就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路,回不了头。”
但是对生活的一往无前,不是谁都可以的。
同时,以前很喜欢拍照,走到哪拍到哪。因为总是想把什么东西用一种可以记录的形式留存下来,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果那些不同形状的房子那些一起走过的路。
慢慢的,拍得越来越少了。因为我发现即使用最好的相机最好的镜头也留不住那些过去的时光。
我便用“看过即拥有”来安慰自己。每一个人心里有一本只有自己看得到的相册,里面有宝藏一般的风景。
最后,
可能生活的现实逐渐让我们的心蒙上了尘,变得「钝感」。
而出走,可以温柔地擦去一些,变得「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