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于被误解的五点兵法原意

一、正确的读法是“以正合,以奇(jī)胜”,不是“以正合,以奇(qí)胜”

奇而不是指奇谋诡计的奇,而是指打仗时预备多留出来的至少一支兵力,也可以叫做战时预备队。这一部分兵力可以灵活机动,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是出奇制胜的关键,这是“分战法”的基本原则。


二、兵法中的“计”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第一个字就是计。这里的计不是出怪招、想奇计,而是基于“五事七计”的角度来计算敌我双方的实力强弱,从而判断出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要躲起来。


三、孙子不是提倡百战百胜,而是坚决反对百战百胜

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说∶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这里反映的是孙子的全胜思想。


兵法的原意是尽量保全敌我双方的人命和资源〈因为敌人的是胜利后的果实〉,从而一战而定。通过一场全面胜利的决战,来解决战争。在此之前,最好的是做好准备和等待。百战百胜意味着打了一百场仗还没有能够解决敌人,白白消耗了双方的人命和资源。兵法明确论证了百战百胜是一条必然失败的道路。


四、知己在前,知彼在后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兵法原意强调

“知己”,并把知己放在知彼之前。自我审查比打探敌情更加重要,“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知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实际情况中,人们总是忽略“知己”,总是把自己的优势看得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看不到自身的危险,一味从对方那里寻找获胜的机会。


五、《孙子兵法》不是教你以弱胜强,而是教你如何使自己更加强大

兵法讲究的是赢得战争的必然性,追求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这样的战争没有悬念,没有故事,没有传奇。所以,兵法说“古之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胜于易胜者”。兵法追求的,不是通过奇谋诡计以少胜多的千古名声,而是追求如何通过如何强大到十倍于敌人的力量,仅仅通过威慑,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