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游遍整个中国,品味祖国的壮丽山河,观了“阴阳割昏晓”的泰山,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就这么人山人海一圈转下来,却没有一处景能与家族后山相比拟。
所谓后山,其地广远,山头六七座,湖面怀中合。虽说若干年前因被看做是“生活腐化”的象征,被一群火红的人们烧了个遍,但如今再去时,早已无法在那一片郁郁葱葱的草木中寻得半分历史的回忆了。就好像外面的世界无论如何变化,沧海桑田、岩石都风化成了灰土,里面的世界依旧能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似乎就连一片叶子也不曾掉落,至于林中斑驳的古木,也只是愈发地沉稳厚重了。就这么个世外桃源,身处其中,自有一番隐士之趣。
山间之乐趣最是不少了。悠闲散漫地顺着山间的青苔石路走,满眼都是青翠碧绿。南方多雨,汇成的河流顺着山谷一溜烟跑下山去,水清洌,远看像是一层薄纱伏在地上,用手是无法捡拾的。有时那河流恰巧与山路遇在一起,呜咽着向相反方向而去了,才觉得山间还是不寂寞的。如果晨起得早的话,一晚的水汽还未来得及消散,阳光便束成几缕从叶隙间潇洒而过,在林间留下一条条光带,雾气朦胧,宛若人间仙境。微风过处,若细细一品,则可从远山那边飘游来的香气中抽丝剥茧、继而得上一两声空高渺远的鸟鸣,那鸟鸣仿佛在说,快来吧,快来吧。心中愉快,便也受了这份好意,加快步伐上山去。那么踏踏声便惊动了林间的晨雾,它们不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待在山中游玩毕,总要寻一条有河流相伴的路向下走。南方山势回环,想要下山还得绕着山腰转上几圈。快到山脚的时候,一股淡淡的并带着甜香的潮气迎面扑来,再过几片灌木,后山湖便忽地占据了视野。那湖面经常泛着金黄色柔和的微波,像是另一颗太阳。
后山湖边有一栋小木屋,木屋外墙上挂着一缕缕柞藤。钥匙只我一人有,也算是半个私人领地罢。沿着湖边行几步,至木屋,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煮一壶清茶,复转身进入书房,几本书,一台琴,以孤灯为友,与琴音为伴,足以打发一整天。心神致宁,也无人催促,即使忘记了那狂舞的水汽,扑腾的壶盖,熄火沏茶,也不过是茶叶更碎,茶色更浓罢了。轻咂一口,等待着浓郁到灵魂深处的苦浸润至舌根,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才又再饮下一口。喝茶也是修行。往往第一口苦,就认定整杯茶苦,于是不肯再尝第二口。尘世中的人啊,因为这样的误会,错失了多少好风景?而人生亦如品茶。
后山的景致在秋天才是最美的。不用说林间烧灼着的枫叶,山谷中徘徊的悲鸟,偶尔几只野猫,难得一见鼓着腮帮子的萌松鼠,单单一只留下的秋蝉壳,就足以勾引你去追溯整个夏天。秋风总是夹着一丝寒意的,但是就在这落叶的季节,无论是峰谷溪流,凡是有枫树的地方,都被火红的枫叶所占据。举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由是自觉酷热。待到近晚,以茶代酒,会几位久别的老友,便伴着蒸腾的热气、萧萧的落叶、杯中倒映的流水般的月一并遨游,潇洒若此——这还不是最绝的,秋空云多,与月相衬映,就像是一颗夜明珠静静躺在一片棉花上,晕染着氤氲的一圈微光。倘若将视线移至湖面,不消一会,便分不清那月了,也不知是那湖中的月映在了天上,还是天上月没有挂牢固,一不小心直挺挺掉进湖中了。有此良辰美景,则一日之完满,尽在不言中。有诗为证:
推杯似闻水声,换盏独见月明,
枫叶风中揽柞藤,红绿相映未成。
恰有寒温稍降,难辞酷热秋冬。
肠断惟情迷夜空,偶得花落途中。
后山虽奇,但反季的花也不常见,偶遇一朵免不了一番炫耀。当然这花是不摘的,留在原地,说不定还会给他人带来些许惊奇。
生活总是像小说一般充满了奇遇,虽然它并不会给人主人公左右逢源、化险为夷的能力。“半世伶俜空自许,一生风雨谁人知。”大概就是这样的心境了。但是我还是有后山这个好去处,这里与世无争,远离现代的喧嚣与嘈杂,醉心其中,心凝形释,平日里的心结好像也解开了几分。在这寂静中抛弃心中的一切执念、一切杂念,物我两忘,超然若仙。
则至夜半时分,月朗星稀,或临时起兴独奏一曲,或唱起不知名的和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平时令我窝心窝火的双手的疼痛,才略有消减。这才满意。又耐不住闲,趁着依然浓稠如墨的夜色,独自跑进树林闲逛了。“一个走到秋月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乙未年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