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之后,跟身边的同事朋友聊天,发现深入聊之后,家庭父母这个话题确实是带着一种远距离看都还好,近距离之后都刺痛的感觉。之后搜了下小红书,一些过年回家的事情,仿佛是打开一个魔幻集合,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过年,是一个努力制造出氛围的节日,在很多地方也有很多习俗,很多禁忌。这些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规矩被延续被打破,还有一年以来每个人积聚的财富、精神能量,都开始汇聚。因此,我专门知乎了一下,有一个评论很多的答复,提供了其中一个样例。
#1
为什么一到过年就吵架
#2
从天使到叉烧
在今天的最后一个工作会议上跑神,想一定要剖析下亲密关系,包括家庭父母子女、以及感情中的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在一开始都是抱着美好的期待和热烈的期盼而来,从pyq迎接新生儿的描述来看,都是美好的小天使来到了人间,软软糯糯粉粉嫩嫩的孩子。如果可以一直以父母的角度写一个成长记录大概就是:从宝贝到不如叉烧到废物的一生。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的养育,到可以独立照顾自己,再到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过程,其实都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从属、归属的关系。只是很多上一辈的父母都不大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如果成年后的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意志做一些事情,就期望孩子回到依赖自己的时候。或者说不让孩子有某某能力就好了,我如果不供你读书就好了。说到底还是一个目标:让孩子回到可以控制的状态,可以继续做一个全能的家长。这种控制与孩子的独立意识是冲突的。因此,整个成长过程更像是一个拉锯战。
一切都是为了你: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过多的工具话孩子:养儿防老,或者说投入产出比的话。很多时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出生并非自己选择,但却要将这个事情作为一个恩情似海的去回报。一次两次还好,多次之后,更会觉得其他关系都能扯的清楚,唯独生而为人的孩子不可交割清楚。被清算一次账就多一分要割舍清楚的心。但,这背后的深意更多的是绑定与要挟,用一个无法承受的筹码或者道德去绑架死一个人,说到底还是控制。
#2
别人家孩子
-
期望过高,或者经常比较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从孩子的学习、工作、收入,到孩子给买了什么东西,很多人都是在比较。这次我就感叹:好像周边的人都是大厂工作、年入三四百万,要么就是千万家产。从小到大讲到的都是别人家孩子。小时候要比成绩,后来比学校,之后比工作,之后比老公、老婆,再之后比孩子的孩子,无穷尽也。这些内容倒不再成为心理负担了,毕竟听起来就很不靠谱。
其他,语言暴力或者暴力就算是家常的事情了,不值得谈了。
#3
从吸引到爱的消亡
-
关于感情,其实就是两个人相遇,吸引,之后的激情,之后就会随着了解、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两个人之间开始缺失吸引力,开始没有再了解对方的欲望,甚至不关心对方什么感受。没有结婚还好,就分手。结了婚,因为一些其他的链接又不好分手。但是,爱会消失。
对于感情的认真与投入,互相爱着的感受是非常美好。但,如果没有了,也没有其他可能也确实非常难以接受。需要花时间去让自己走出去。
首先,不要反反复复回顾一些事情,在一些事情里去找自己的原因,别人的原因。自怨自艾,或者自我贬低,以及贬低你爱过的这个人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再者,不要去怀疑自己是否不够漂亮,不够温柔,不够这样,不够那样,自己的不值得。这会让整个人都非常灰暗。
最后,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人去解决。当然分离可能都需要时间。我会尽量把时间投入到其他事情里,每天的聊天或者经常一起去的地方,周末经常去的地方都不去了。把自己的时间打满,控制去联系对方的冲动。自尊心像孙悟空画的圈圈一样把死了我,我不可能迈出那一步的。
想哭就哭,想破坏一些之前的东西就破坏。我曾经买了一把锤子把那块表砸的稀碎。把他留下的东西全扔掉。当然,现在觉得贵重物品可以用的还是留着吧,它并没有错。
时间疗愈一切,而今我还可以被动接受一些消息。但,我再也迈不出去主动干点什么的这一个坎了,这个门槛高于我了,无论我如何冲都冲不上去。说到底,爱而不得就是一种遗憾。反而不爱,都非常彻底。万事都有终态才安稳,可归档,只有那些让自己遗憾的事情,还有被划开过的地方,始终提及就会心疼。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触及灵魂深处时,都是好铁一块。
#4
拥抱世间美好
-
最后的最后,还是抱有一些期望,希望自己能被全身心的爱着,能有安全内心可托付的地方。哪怕是自己也好,虽然我对自己不太好。如若不然,就用力拥抱这世间美好万物吧。说到底到最后都是一个孤独的旅程,早认清楚这个真相,就早一点的只依赖自己,其他家庭父母,爱人,孩子,如果不吞噬消耗掉自己就很好了。守住每一天的底线,就是过好了这一天。
推荐这两本书,更好的了解亲密关系,了解作为女性如何更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