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有很多创业公司,有点业务基础,有点小名气和小影响的小公司,都会认为自己该进行引入“牛人”了,殊不知虽然你自认为不错,但是投入到整个市场中,你会发现,和你有同样竞争力的公司多得是。真正的牛人,不见得会把你当做优选,所以,这个阶段,就踏踏实实的在朋友圈中找吧,有人愿意和你做,相信你,已经很不错了。
当你的公司融到了资,业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势必团队就要扩张,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到引入牛人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如何找呢?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主动挖才,看上目标人才主动出击;第二个是通过猎头精准搜索人才。
这里其实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寻找牛人,而在于如何留住牛人。 优秀的人才,选择未必只有一个,主导权并不在企业手里。那么,优秀的人才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肯定是收益,这里的收益是指当期收益加预期收益,也就是薪金和股权。很多创业公司往往回避这个问题,大谈事业前景如何,理想如何有情怀,但就是不谈收益,这是让人失望的谈法。 因为无论你的事业有多伟大,都不应该要求人才降薪加入,至少应该参考市场的平均薪酬以及人家原来的薪酬,该给人家多少钱就给人家多少钱,而不应该以"创业公司钱少“作为理由。反过来想,既然你钱少,为什么还要招那么多人,钱越少,就越应该把钱给适合的人,让他做更多的事,没有人理所当然地陪创业者吃苦奋斗。
其次是态度,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对人才的渴望和待人接物的胸襟和气度,是对招纳贤才起决定性作用的。正应了一句:我之所缺正是你之所有。礼贤下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最后是找到对的人,帮助人才尽快适应公司。从选择到引入公司,中间可能会花掉1-3个月的时间甚至更久,如果这个人来了不到半年就跑了,连公司和业务都没弄明白,这必定是时间上的浪费。帮助人才在新的公司环境中“活下来”,本质上是一个共同成长的体系。很多公司不注重这个阶段,把精力都花在做事上。一个牛人到了新的职场环境,这个不亚于上刀山下火海,他们得面对老员工的挑战和排挤,同时还需要做成绩来证明自己。很多公司比较简单粗暴,用一个项目去试这个牛人,如果能成长,就很完美,可这成功的概率可能很低,而我们难道不是让更多优秀人才有至少50%以上的成功率吗?
往往这种低概率产出的人又很贵,其次如果公司都是这类牛人,那等到公司真正业务大发展的时候就会发现人才太稀少了。有的人你认为他很差,但是他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后却做得非常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对人才要求那么高,存活率却这样低?
把人才招入公司,再给他们一个丛林环境,适者生存,其实是资本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结局不会太好。反之,应该用充分的精力帮助人才在组织中获得成功,而不是挑剔他们。传统的思维是:拿了高薪就理所当然的应该表现优秀。如果是这样的心态,新人在公司的存活率会很低。你费尽千辛万苦把人招进来了,如果最终没有留下他,本质上还是组织的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