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一开场就提到了学习焦虑越来越普遍,学习由过去发展需要变成现在基本求存需要,所有人的焦虑在不断的深化发酵,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罗胖重点提到自己的学习的五个基本方法:
第一要跟牛人学习、从知识的源头学习。这样学习更省时间、效率更高。
阳志平老师也提到要从知识的源头来学习、古典老师也提到采用人-事-网-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读书找问题。书籍只是牛人思想的载体,如果我们能当面直接请教牛人,那效果自然更高更直接,要不那么多人愿意花巨额费用跟巴菲特、史玉柱吃饭请教问题呢;EMBA,MBA大行其道都是为了链接牛人。
由此得到APP通过找牛人,订阅头部资源的专栏的形式也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李笑来老师说加入一些特别牛的社群,跟这些牛人在一起,接受他们的思想,感受学习的氛围,至少让自己形成外在的压力,是普通人崛起的最后一波机会了。姑且不论论断正确与否,牛人的力量可见一斑。
第二点理解掌握关键的更高级的概念、框架模型。
人是模式化的动物。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工作记忆有限,最多是能处理4个组块信息,世界信息五花八门,极大丰富,导致认知过载,不得不通过抽象的概念来理解事物。在公号辉哥奇谭里辉哥也一直提倡要学习更加高级的概念;李笑来老师也不断强调朴素、精准概念的重要性;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也提到掌握八九十个解决问题的模型,这样更有利于全面,高效的解决问题。我们要相信现在遇到的90%问题前人都遇到过,而且很好的解决了。不必重新发明轮子。
第三点罗胖提到知识得缝合。我觉得用“输出”更易于理解。
人们理解新知识是通过旧有的知识来理解的,只有把新知识跟旧有的知识产生连接联系,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的才理解的更深刻,记得更牢。有输入就要有输出,有反馈,形成闭合的循环。输出形式很多,哪怕三言两语写个感悟也是极好的。学习效率的金字塔,描述得更直观。
第四点是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这是一个人人不能回避的事实。为什么会碎片化,罗胖说主要是人类现在相互协作越来越深化、专业化,人们想要实时在线的沟通理解。
基于时间碎片化的事实,那么我们的随便化学习也是合理的选择。
其中提到两个论证:一是知识产生形成过程是碎片化的。
知识的产生最初是某人提出一个见解、观念、方法等,然后经过若干的时间的演化,后人的补充等等,慢慢形成一个体系化理论化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本来也是碎片化的知识,像《论语》就是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语录,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实并没有很多体系化系统化的东西。
第二是碎片化是学习的最终结果。
我们读完一本书,学习一堂课结束,最终留下的是一些金句,例子或者某些情景,就像吃顿饭一样,不记得每次具体吃的是什么了,但最终长成我们的血肉骨骼。
第五点提到要有明确的目标。
罗胖说世间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有三个世界关键词是立场、感受、意见,第二种人世界也是三个关键词:目标、方法、行动的人。第二种是富人的思维、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是最终改变世界的人。知行合一,按照行动的方法来思考。人本身是观念的产物,大脑可以容下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矛盾的观念。比如既要对妈妈好,又要对媳妇好,具体要对谁更好呢,面临实际情况的时候两个人都掉河里的时候,你具体先要救哪个?只有行动才能验证想法。
参考来源:罗辑思维视频2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