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疫情而改变!
一场地球上空前最大规模的教学活动,刷新了亿万人的认知。原来教学真的可以这样啊!
“全员在线教学”,这个科幻式的概念就这样瞬间来临,作为一个“新生儿”,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抵挡住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同时带来的“阵痛”也是必然的。
因为疫情,我曾在年初立下flag,一天摆弄手机不超过两个小时。但这样的“美好时光”很快就结束了,随着“在线教学”的实施,我这个不在一线的地理教研员也不得不被逼着一天8小时在线。
1. 温柔的“倒逼”
2020年2月21日,收到祥阁学校杨平老师的微信留言:
这是我们大庆市教育局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一个举措:组织名校教师统一录课,开学后通过各种媒体面向全市学生播放,各校教师再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线上答疑与辅导。
19号刚刚上报完初中地理的教学进度,也接到了我们部门主任要求教研员全力配合的通知,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老师需要我指导了。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大疫当前,一切行动听指挥。于是我赶紧成立了一个初中地理防疫录课群,拿出我的工作杀手锏:团队作战。不仅把参与录课的教师拉进群,还把几个骨干教师也拉进来一同作战。
讲课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讲课老师,把课件发到群里后,大家便开始不客气的指指点点,从图片到文字内容,从教学环节到习题选择,甚至很小的细节,诸如清晰度、颜色搭配都有建议。
讲课老师也不停地提问题、谈思路,让大家帮着定夺,双方都没有客套,没有一点儿顾忌。
说实话,以往参与国家级赛课时,也没看到大家这么认真、这么上心的磨课。因为做好这次直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抗击疫情的职责所在,而不仅仅是荣誉或者任务。
第一周播出的是最年轻的两个老师的课,课结束后,全市的地理教研大群里喝彩声一片,各种褒奖声音绵绵不绝,这说明我们这个防疫群成立的相当有必要。
几天的屏幕没有白盯,大家都有收获。
原以为教研员仅仅是“幕后指导”,没想到关键时刻一线教师也会个我们“下套儿”;
原因为没任务的教师只会宏观上把把关,没想到竟然会仔细到每个标点符号;
原以为两个年轻人录课只求保险,没想到人家却一下子就火了,圈粉无数。
2.出人意料的反馈
3月3日,初中地理教研大群研讨到晚上10点14分。
起因是学院要求我们教研员深入班级线上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尽量给予指导。
27号,我马上联系老师进入了几个微信群和钉钉班级群,但依然担心自己不能全面了解问题,就按区县选了几个老师,安排她们给我写点儿反馈性的文字,我简单交代了要写出哪几点,要求在4号上午交给我。
3号黄昏,便收到了陈郁老师关于东城领袖学校的反馈、景嘉惠老师关于兰德学校关于初二年级线上教学的报告。我看完后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她们给我的是有血有肉的案例描述,简直就是非常好的指导性文件,老师们完全可以拿过来直接操作。
于是,我把她俩的文章发布到地理教研大群,果然立即引来老师们的关注,大量的点赞里有羡慕、有认同、也有困惑,毕竟线上教学是新技术,很多老师是被迫上车,还没进入状态。可未来已来,明天上课就要用,不懂就得问,就连几乎一直潜水的教师都浮出来参与研讨具体的技术问题。
大家关于如何利用问卷星来完成地理习题的检测,找出很多优点,又提出具体操作上难题的解决方案。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竟研讨到深夜。
如果把她们的研讨过程认真整理一下,就是非常好的课题研究过程;把她们的讨论成果整理一下,就是非常实用的课题成果。
这几个小时的手机又没白盯,大家有收获。
原以为她们会给我几百字的概况,却没想到她们给了我几千字的经验介绍,连操作流程都非常详细;
原以为把她们的文章发到群里,能对一些老师有所帮助,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竟引发了一场自觉的地理教研。
原以为教研必须有组织有预谋有主题,没想到随时随地发起的教研有着更广泛的基础和更接地气的实效。≈
3.“厨具也疯狂”
同样是3月3号的夜晚,地理名师工作室的群里也是研讨到半夜。
起因是省教研员白老师向我征集线上教学的困惑,大约3—5个问题。因为地理教研大群里在讨论在线教学的技术问题,所以我便委托名师工作室的群主徐霞老师进行问题征集。
问题抛出后,马上得到各位名师的回应,技术、学生、家长、自身等方面都涉及到了。
其中如何让课堂生动和互动问题得到共鸣,大家针对这个话题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我们的老师会精心打扮自己并开启美颜;
为了知道学生的反应,让学生在屏幕上打出数字;
为了培养用图习惯,不能让学生到屏幕上指图,那就在可见的图上标上数字,然后学生回答应该是数字几?
陈玉波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更好地理解亚洲地势与河流的关系,把锅盖和水拿到屏幕前演示,向中间隆起的锅盖上浇水,让学生亲眼见水向四周放射状流淌。
但这几个小时的手机也没白盯,大家都有收获。
原以为大家只是会走几个问题交差,没想到提出的问题多角度、多层次;
原以为回答几个问题只会用十几分钟,没想到大家针对问题讨论了几个小时,并且还有思考的成果。
原以为大家会对线上教学很排斥,没想到竟能直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不畏前行。
4. 武汉情怀
3月7日下午,正在浏览各级教育部门推荐的众多网站,准备给老师们精选推荐个实用的,省得大家海里淘针,这时微信震动一下,一条消息进来。
我赶紧点开消息细看,因为这不是常规地理课,而是节专题课,是省里曾经号召初一的老师要针对疫情开展的一节主题教育课。
片子里的音乐特别有感染力、内容涉及了武汉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许多方面,每一张 ppt都特别用心的设计过,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与情感,不知不觉就进入情景,不知不觉就感情升华。
这是一节设计上非常用心、用情的课,应该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于是我征求李老师的意见发到了地理教研大群里。附上简单的一句:精品来了!
老师们应该和我一样震撼,一大波点赞此起彼伏,并表示一定要给学生在线上看看。
其实我对李老师的印象并不深,也没特别的安排她做点儿什么,她却主动给我个惊喜。
刚刚和老公感概:没想到我们的地理老师能弄出这么好的作品!手机微信又来一条信息:
樊琳庆是我这学期认识的,很欣赏她的个人能力和教育情怀,所以我觉得她的作品肯定很有看头,便迫不及待地在饭桌上接收文件并打开。
结果还是超出我的期待,优美的声音、清晰的画面、入境的诗词、饱满的情感组合的非常恰到好处,又是一部精品,必须推荐。
其实关于武汉的专题课我并没有在群里特别强调老师们必须得上,只是在前天晚上发了一个齐齐哈尔老师上这节课的ppt,我的心里实际上是觉得能在课上有所渗透就ok,涉及到武汉相关知识时强调一下就足够了。但是当我看到老师的专题课时,我体会到了这个时候上这样一节课,是抓住了最好的教育契机。
我一下午的手机又没有白盯,同样有收获。
原以为教育情怀只有个别优秀的老师才有,没想到它早已扎根在每个老师的心中;
原以为只有骨干教师、名师才有精品呈现,没想到每个老师身上都有无尽的能量;
原以为自己是能沉到一线、勤于沟通的教研员,没想到自己沉的还不够深,才只沉到半截腰。
以上仅仅是我这段时间的几个缩影,实际上每一个精彩瞬间后面都有些大量的琐碎、繁复的铺垫工作。
这种被老师裹挟着长时间沉浸在教研当中看起来很疯狂,但这种疯的状态太让人兴奋了,因为我们原想“做一个马甲”,却意外收获了好几件大衣!
那么,为了地理教学,我们还是一起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