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你好!
昨天家委会主任给我反馈,说大家很关心我们班排位的事,不知道我们怎么排的位,在此,给大家说明:9月份没有排位,十月份排两次位,第一次中间的分两边,两边的坐中间,不过有的有微调。第二次前五排、后五排依次往前坐。中间还是有微调的情况。这样调整的原因是开学两个月,我对孩子们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孩子的脾气性格,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学习成绩,做到了心中有数。
再加上,通过观察,孩子们座位对视力没有任何影响,就像孩子们刚开学一样,但,不一样的是这次不能只以“个头高矮”组同桌了,而是必须在考虑个头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思索哪些孩子同桌,更有利于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于是,周一,最后一节课,我安排了谁和谁同桌是最佳搭档,在什么位置是最佳安排。
虽然不能说绞尽脑汁,但也是牺牲了两天的思考时间,再三斟酌,订好同桌名单后,又根据孩子的视力和个头,稍作调整。真的怕,因为我的思虑不周,而影响到孩子们各方面健康地成长;真的怕,因为我的一不小心,让孩子们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习惯,前功尽弃;真的怕,因为我的安排不佳,让我们实验班的班风毁于一旦。
在我如此三思后,我小心翼翼地重排座位。
今天,我写这封信,除了告知家长们我们班这次调位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孩子座位上,请你支持老师,信任老师,对你自己的孩子有信心。,我深知,座位是家长的敏感点,更是班主任的头疼事。
很多家长,很在乎孩子座位的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孩子多动,容易干扰别人,害怕孩子被发配到“被遗忘的角落”;其二,孩子懂事听话,害怕遇到性躁的同桌,而受干扰,也害怕孩子被安排在后三排,而影响听课。
殊不知,潜伏在敏感背后的,是家长对孩子乃至对教师的不信任;殊不知,过分优越的座位环境恰恰断绝了孩子于磨炼中渐渐获得自控能力的可能性。
家长,这种过分关注孩子班级座位,既强化了孩子对于“我不行”的负面认同,也强化了教师对于孩子及其父母的负面印象。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不懂班级中什么地方是最佳位置。可以说,90%的家长认为后排是最不好的。其实不然,后排是更重要的,是班中最安稳区域。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后排稳则班级稳,后排优则班级优。
其一,一般情况下,后排孩子都是大个头,他们的个头和体积决定了他们的安静或者躁动的影响力大于其他同学,所以,为了班级这个大苹果不烂一点窝,老师必须关注后排的同学。
其二,一般情况下,后排的孩子自认为离老师远,是被教师忽略的对象,所以往往容易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说话,成为扰乱班级秩序的传染源。所以,课堂上,时刻能进入老师视线的是在后面四排的孩子们。一位老师,如我,管理一个班级,不是代课一天两天,而是准备带班一年又一年,时刻考虑的是孩子们的未来,是这个班级班风的越来越正,是这个班级的越来越优秀,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所以,给孩子排位是最动心思的事,是最讲究艺术的工作。
这也是,本班成绩好,自控力最强的孩子,恰恰集中在后几排。
每次讲课用课件的时候,我总是问:“最后面的同学能看清吗?”每次提问问题,或检查孩子掌握情况的时候,教师有意无意的总是把期待的目光首先投向后几排。
这次排完座位,我还给珂珂老师开玩笑说,个子矮的孩子总是在前几排,永远进不了老师的视线黄金区,真是有委屈没处诉啊!
近日,读《论语》,读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句话。我莞尔一笑,没想到自己一个天下最小的主任,却成了这句话的践行者。
我在给学生排座位或者给学生分组,十有八九都会把行为习惯成绩差的学生,与行为习惯好、乖巧成绩好一些的学生安排坐同桌,因为这样安排会带来很多好处。
一是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学生在好的学生的影响下,会激发出向好转变的愿望和行为,就会逐步变好,同时也会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这种座位安排,对优生也没有明显坏处,反而让大多数的优生变得更加有责任心,更有前进的动力。当行为习惯差的学生逐步变好之后,班级的整体风气就会进一步变好。
自认为,这样的位置安排是一种最佳的排位方式,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优秀者更加优秀。
在这封信的最后,我想告诉所有有孩子上学的家长:家长所关注的,也在教师的关注之内,甚至,家长关注不到的,教师会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总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日常交流的重点;每次的座位调动,都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斟酌协商的结果。另外,还有就是多数孩子都有两面性,有的孩子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很躁动;有的孩子在家很顽皮,在学校很老实。
所以啊,作为家长,你能做和该做的,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变成金子,在哪个地方都能闪光,其次是把信任给予老师,把信心给孩子。
你只能如此,别无选择。否则,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躁动,更加孱弱,更加会挑你的毛病,将来更会指责埋怨他人——这样养出来的孩子,自控力差,自我教育能力缺乏,自我担当能力为零,必将成为孩子一生致命的缺陷。
更何况,你对班级的诸多焦虑,只是自取烦恼。因为,决定座位的权利,在对全班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教师,而不是在目中心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
马春霞
11月7号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