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原子论 (道尔顿) 和分子学说 (阿伏加德罗)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 (达 2000多万种) ,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 —— 元素只有 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直径 6mm的尼龙绳能吊起 2t的汽车) (1 nm = 10-9m)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发酵。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 (新) 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6.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 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九上化学 A】 化学与实验/走进化学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