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第一人称为视角,描写了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悲惨的程度堪称是”悲惨世界”:福贵的一生,经历了青年丧父、家境败落、抓壮丁、战争、丧子、丧女、丧妻、女婿意外死亡、外孙意外死亡,最终只能一人一牛,苟延残喘地活着。余华在描写很多悲痛的情节时,并没有付诸太多的感情色彩,而是多用环境的衬托和一些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比直接泼洒情感更加巨大的悲剧感。
曾经看过陈丹青先生的一个简短采访,记者问他,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他怎么看,当时陈丹青先生很义愤填膺地说:“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最伟大,那就是:活着。”
“活着“的含义,也许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与海鲨搏斗的老人,只不过鲨鱼换成了生活。福贵被人生夺去了一切,但他没有被毁灭,最终还是顽强地、倔强地活着,对于他来说,活着也许是一种象征,就像原始部落的图腾柱,象征着生命之火的不灭。就像知乎上一位知友总结的那样:
看完觉得心情很沉重,有种东西压在心头久久卸不下来,半晌,我才领悟如今的太平与安宁,甚至有些乏味无聊的生活是多么的可贵。这本书写的平实又富有画面感,以至于我忘记了注意一向比较在意的用词。
很多现在的人总是渴望着新奇,改变,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一些不平凡的经历,就如曾经的我。幻想着自己拥有着一个颠沛流离的人生,充满丰富的故事性。而如今,在成长中,更多的是在不断的阅读中,慢慢体味到最普通的平凡是多么的不平凡,一个人能够用心做一个普通人又是多么的不易。在这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当下,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不为他物所左右,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追寻自己的小小梦想与幸福,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或许这也是《活着》这么令人震撼的原因之一,生命是如此怪诞,一口气,一滴水,抽一次血,吃一次豆子都有可能置你于死地,当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你的身上,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余华给出的答案是: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