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由训练营终于迎来了最后一课《承担自己成长的责任》。这一课非常高能,一上来就是“本质导向”,直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去俯瞰“自律”、“责任”和“成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永澄老师讲课,能上得去天,也能落得下地,第三课我们终于能集齐了自律三大要素,召唤出责任之公式,挥舞着自律表之利器,去打碎限制自己成长的玻璃天花板,岂不快哉!是不是很好奇?呵呵,待我从头道来。
如何活成“一个真正的人”?
本课开篇点题就是当头棒喝:“活成一个真正的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
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像《黑客帝国》里的Neo一样,其实一直生活在程序Matrix制造出的虚拟世界里?
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一样,其实从出生到娶妻生子,都在刻意搭建的摄影棚里,以为是自己决定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被引导着照着剧本来走,以为是属于自己的绝对隐私,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千家万户围观外以及评头论足?
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像《苏菲的世界》里的苏菲一样,到头来发现自己所思所想都不过是席德笔尖下墨水的流淌?
你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被“自私的基因”所控制的一团血肉,作为炉鼎容器,承载着它繁衍传播的指令?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想真是“细思恐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生而为人便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哲学诞生的起点,却也是永无答案的终极归处。
既然没有答案,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那么多哲学家上下求索,告诉我们,也许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那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没有意义,其实就是最大的意义,因为这留待我们自己去寻找!所有别人告诉你的意义,如果从心底里无法打动你,就都不是你自己的意义,你必须自己去寻找,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价值,就可以称之为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你找到的意义,就可以称之为使命感。有了这份意义,就算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喜怒哀乐,就算我们被全能的神所俯瞰怜悯,就算我们被基因驱使着去爱恨情仇,但是每一个当下,我们所感知的,我们所思考的,我们所创造的,都是真真切切的活着。
生而为人,就是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上行舟,一切的尽头都是“归墟”。你可以躺在船上,被江流挟裹着顺流而下,可能中途就被滔滔白浪吞没,也可能就这么一直漂到堕入无底之谷;你也可以奋起击浪,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征途,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知道,你不能懈怠,必须时时划桨前行,才能逆流而上。这把助力击浪的桨,就是你的自律力。
有公式,承担责任不再是空喊口号
要挥动这把自律的桨,你需要三个要素,第一个是推迟满足感,你得要先别让想舒舒服服地躺在船上顺流而下的小我得到满足;第二个是尊重事实,你得直面不进则退,要成长就要艰难地逆水行舟这个现实;第三个就是承担你自己成长的责任,你得自己去摸索如何挥动这把桨,划入水中助力向前。
那么,究竟如何承担自己成长的责任呢?其实答案就隐藏在这个问题本身。
“自己”,你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吗?你的身份是什么?
“成长”,你怎么知道自己成长了?如何判断呢?你对成长的标准是什么?
“承担”,你要做什么,才能把担子担起来?
老师提炼出来的这个公式,责任=身份+标准+行动,简约而不简单,能够帮助你快速地掌握“划桨”的入门要领。
身份:每个人都有若干身份,就好像微信上朋友圈的分组可见功能,你自然不自然地,就想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面前呈现不一样的自己。以前,这种身份转换可能是无意识的,正因为没有意识到,你就有可能没有及时地把合适的身份给“转”出来,导致问题出现。
比如在母亲面前,你的身份是女儿,在婆婆面前,你的身份是儿媳,在丈夫面前,你是妻子,在孩子面前,你是母亲,很多家长里短的一地鸡毛,可能就是没能在不同的时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那么,如何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呢?一个字,“问”,问问自己,我在此时此刻是什么身份呢?如果更精准有效呢?三个字,“还有么”,问问自己,我在这件事上,还有别的身份吗?很多时候,在你问出口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现在,大家的身份越来越多,在微信上、在微博上、在任何论坛上,你都可以任意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身份,还有很多人成为了当下最夯的“斜杠青年”,问问自己的身份,也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抓大放小,取得生活中的平衡。
标准:先要把身份明确了,才能进一步明晰各个身份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一个人的高标准,可能是另一个人的低标准。王健林说“要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此语一出,举世哗然,可是人家前面说了这个标准针对的身份是“要做首富”的人,对于当今中国首富的级别,一个亿难道不是一个小目标吗?
正如永澄老师的文章《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所说,要成长,你的标准就得定的比你能够轻易完成得要更高,但是过高的标准就会显得不切实际,若你毫无准备地跌入恐慌区,很可能结果是焦虑痛苦地丧失了行动能力。这就需要你观察、学习、询问周围的伙伴,抑或是理想的榜样、导师,总之,积极主动地寻找资源。
行动:有了身份和标准做指引,制定行动会变得不是那么不得要领,然而你还需要一些进阶技巧,那就是在描述行动时,用动词+主要内容+关键资源,目的是让你可以一目了然,有了一步可以行动的方案在手,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你再去思考、纠结、考虑等等这些会触发“小我”的机关。做了,就能在试错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更接近目标,不做,就连接近目标的机会都没有。
工具到底怎么用?
跟着真自由训练营成长,不仅有划桨本质要领相授,还有图解速成秘笈。你要做的,只是拿起表,往里填空。但是别小看了这张表,它可不容易,只有真正填对了,填好了,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威力。
先上两张我填写短期自律提升表的前后对比图片:
我按照老师详细讲述的用法,以及参考了JaclynLiao《短期自律提升表应用指南》、光墓Ray《一张表格引发的烧脑和余波》两位往期优秀学员的经验,在表格里将各步骤进一步分了层次:
将直面现实分成情绪和问题两部分,先填情绪部分,我发现很多时候自己的问题来源都是碰到难做的事就烦躁,就不想做,就逃避地拖着不做。若是以往,我想到这件事,可能思路都纠缠在“好烦啊”这句话上,然后像磁带被卡住一样,无限次循环,可是说一万次“好烦啊”,结果也不会变得“不烦”,李白这位预言大神在数百年前就说过了,“抽刀断水谁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它写下来以后,立刻感觉到这份情绪从我身上被剥离开来,因为我没空管烦不烦这件事,已经在想下一个空格要填什么了。
我首先将问题格分为了期待和现实两部分,在填写过程中,又进一步将这部分细分为背景、期待、现实、后果。把期待写下来以后,我自己都觉得挺好笑的:一打开写作窗就能行云流水地写出一篇棒棒的作业;好希望有人能帮我做决定;想把衣服塞到看不到的地方,不用再处理……真的好像个小屁孩。在写到后果时,又觉得心中一凛,不由得对自己说,不去做真的不行,好想把它赶快解决掉啊!
将承担责任分成身份和标准两部分。我发现,身份一明确,相应的标准也就呼之欲出了,所以先多问几句自己“还有什么身份”非常重要。
在承诺改变的窗格里,老师给了我们三句咒语:我看到了你的改变,改变不需要很大,但要一直改变。这样承诺就不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比如我之前说,我承诺一定要诚实地直面自己,一定要拉住大象,一定要完成训练营等等,其实比较空泛。下一次我真的会诚实地直面自己么,大概还是要经过一番斗争吧。有了咒语加持后,我需要承诺的改变,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到什么先写下来,以及无论如何,拿起一件衣服来判断。
采取行动,按照动词+主要内容+关键资源的方法去填写后,每一个行动,仿佛就在脑海里预演了一遍,一步接一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写完后,自己就好像小时候玩的跳格子一样,照着去跳就好。
以上步骤都完成好了,最后的结果分析也很清晰,对照采取行动,看看你行动了吗?对照承诺改变,看看你达到目标了吗?对照承担责任,看看现在你离你的标准还有多远?你就能分析出,下一步你要做什么,要加快速度,还是调整策略?从而完成你的目标,达到你的标准,解决你的问题!
在细分表格的用法后,思路前所未有地清晰,但是老实说,刚开始时,我觉得比以前不清晰地时候反而更难写。因为你无法再笼统地长篇大论,写一堆自己的感受、想法、纠结等等,而是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细分的问题,去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精准的回答,摈弃无用的废话,直击核心。这也是老师说的,高度和深度,比广度更加重要。
在填表前的思绪,就好像一团乱麻,让人纠结地想抛开;自己试着填写表格,就开始将这团乱麻理顺成一条绳子,虽然这条绳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打结的疙瘩;真正明白表格的填写方法后,就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地一点点把结给解开来。不快,但是越来越舒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