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用写作来跟自己对话,那写作应该融入进我的生活形成我的习惯,而不仅仅体现在每天0点前点击“发布文章”。
让我有写作的想法的第一人是我曾在喜马拉雅里听到一个普通话不太标准情感也不太丰富的女主播,她悠悠地念着《再活一次 用写作来调心》,听完之后我立刻登陆电商网站,但是四处寻找不到原版书籍,最终只得购买了一本南方出版社的影印版。
收到书看到白纸黑字,我才真正开始与娜塔莉.戈德堡这个写作迷相遇在书中。
对娜塔莉而言,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一旦决定写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时间来写。写得好坏不重要,写出来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有没有允许自己写到心底去。
这一行动和写作训练营的理念不谋而合。其实,谁都可以写,短期看的是是否能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耐心写出来;中期看的是是否能把心底真正想说的东西表达清楚,(这无关乎是否使用了华丽的词藻和完美的对仗);长期看的是是否能用写作来调心从而达到自由写作。
其实持续不断地写作就像在堆肥,达到一定量级之后,悟性通透非常有可能就是一刹那的事儿,这时便可感知不间断地写作早已让平日里积累下的素材层层叠叠在心底酝酿开来。
“想清楚再写”是我之前不敢动笔的主要原因,面对越来越多的计划和想法,脑中思绪也四处流窜,但是一提笔就胶着不能动弹。越是想写,越不知从何下手。
就像我第一次听弘丹老师的课,我还在课后提了一个我自己明知道答案的问题,我问:请问老师平时喜欢用电脑记录还是用纸笔记录?得到的答案当然是电脑。只是即使心中有再多想法纠结缠绕,也得在下笔前想清楚主线和落笔的切入口。我想,通过这几日的连续写作,我内心较之写作前,稍微平和了一些。我也清楚的认识到,每天都有一条思考的主线其实是件非常好的事儿,这样一整天我都可以思考这条主线的边边角角,我的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在“堆肥”。只是现在功力尚浅,还需要耐下心来,好好积累写作素材,可能是一滴雨滴、一片叶子、一个微笑或其他。
坚持下来,先任由思绪飞跑,不要回头看,也不要字斟句酌,我相信在写的过程中,你想说的你想表达的都将慢慢清晰,主题也将随着渐渐展现。这样会好过我预先定好了主旨、大纲,但流畅与灵感也将会被挡在规则之外了。
从明天起,重读《再活一次》,用整个身体和心灵慢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