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写完学习自传后,停滞了一段时间。而后,将自传发给了Ding老师,他亦将自己的学习自传同我分享,并将其“新四年”成长计划发给我。他提到我的自传中缺乏了网络学习这一块儿;这的确是我的不足之处,特此补充一份总结。
写学习自传的冲动源于,蜕变的欣喜。这种欣喜持续不久;因为我明白,走上了一条新的路,仍旧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摸索的路上,我开启了新的一道门——网络。
2015年10月初,我仍停留在独自的学习与探索之中。深切地体会着学习的幸福与煎熬。当时我常停留的网站是豆瓣读书,浏览书籍,阅读书评,再决定购买。仅仅靠着这单一的方式,购入了一些书籍。一次偶然,阅读了阳志平老师的《读书与心智》一文,甚为叹服。进而了解到阳老师的开智微播,并关注了该公司的公众号。“开智微播”现已更名为“开智学堂”。
长达一个月的关注。我在公众号中不断地了解到新的知识,如《开智正典:科学洗脑百本经典导读》。文中推荐了许多经典书籍,其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正在阅读的《态度改变》一书,心中甚是满足。同时,开智对谈中,《Oliver Ding答疑:职业生涯早期最重要的就那么几步》一文,更是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是投资自己的成长,规划职业生涯,开启终身学习。过去我被模式化的教育限制住了,考上大学-毕业-找工作——这一模式似乎到找工作就结束了。而事实不是如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已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大量不足,同时缺乏知识体系——导致工作的随心所欲,个人成长也明显进入恶性循环。是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份学习,是为自己的生命历程设计的,而不是教学大纲统一安排的。我相信它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11月20日左右,我等来了一个缘分——开智读书会第一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活动的组织以30元保证金为报名方式,入群后,从读书会阅读推荐书单中任选一本感兴趣的,14天完成,并上交一份读书笔记。完成后,保证金退还;未完成的书友的保证金,作为奖励,共享给已完成任务的书友。这一方式,让我看到开智读书会的用心;它试图在书友本身的自觉性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具有一定效力的监督规则。
我选择了《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是我读的津巴多的第二本书。难度于我而言,有点偏大。在此之前,已经读了一个月。这原本是一个难熬的过程。进入读书会后,我的动力更多了;每天在群中打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笔记;并在朋友圈中活跃起来。
渐渐地,认识了一些书友,并加为好友,相互学习。同时,加入了开智的学习自传群,开始撰写以特岗三年的工作与学习为主的自传。
活动两周后结束。我在结束前两天写完读书笔记。因为《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社会心理学方向,我尝试着将《社会性动物》与其比较整合——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有点大胆了。果不其然,写完第一个部分,我整个脑子就空了,不知如何继续。最终我还是坚持下去了,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写不下去的地方就做笔记摘录。纵观全文,只有三个小部分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或对现实的思考——这一次练笔对我是很大的警醒。我开始反思,应如何读书,如何做笔记,如何写心得。
学习自传方面相对轻松,我尝试着以叙述和抒情为特色。撰写了过程中,多次落泪。这的确是一个洗涤自我的有效方式。我亲眼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并热爱这样的自己!
活动结束后,书友安民邀请我加入“我好-你好”的读书群。我开始了解到有TA理论的存在——具体笔记,将在阅读完三本同一主题的书籍后,再做整理。这一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与我的职业更是休戚相关。同时,我尝试着以TA为突破口,进行主题阅读;再上溯至具体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如与TA相关的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
除了阅读之外,我们还经常交流工作及学习上的困惑。我感觉,只要自己的思维模式是成长型的,那么遇到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成长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有书友一起相互监督鼓励,是莫大的幸运。
与此同时,我关注了有关心理咨询的几个公众号;时近新年,免费的微课开始多了起来。昨晚听了一堂微课,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如今我将教师(班主任)与心理咨询师放在一起,我的人生理想也在渐渐形成之中。通过毕业将近四年的实践,我明白,不掌握牢固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不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是无法在教师这一职业上得心应手的。
新的启程——开智读书会第二期。
上一周接到开智伙伴黄珊的电话,我十分激动。她询问了我的具体学习状况,并邀我一起组织读书会活动。我在迟疑的同时,大胆地接受了她的建议。这个电话,似乎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个就是属于我的真正的世界。这种渴望已经太久了——长期的沉潜,即为等待某一天,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很长,只是一旦,我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成功就是属于我的。其他的,交由时间。
今天,我们开始了第二期的筹备工作。我内心感到无比兴奋,如等待着迈入校门的新生。我怀着虔诚之心,等待着新问题发来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