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一) ——记一次家排活动

家排及其作用

家排的全称是“家庭系统排列”,它是心理治疗领域一种新的治疗理念,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宁格发展出来。

Paste_Image.png

海宁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担当好各自的角色、恰如其分、各行其是,爱就会有效地流动,家庭成员关系就和谐;如果家庭成员承担的是错乱的角色,没有在“爱的序位”里,那么就会呈现各种心理问题。

家排是通过家庭角色代表的扮演及现场的互动情况,通过家排师对角色的询问,向当事人直观地反映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使他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最终认知到问题的根源,学习在家庭关系上正确的理念与交流方法,回归“爱的序位”,使家庭“自然和谐、有效运作”。

个案基本情况

当事人是一个满头白发四五十岁的女人,15岁的女儿离家出走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是第三次离家出走了,她希望老师帮她分析一下小孩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女儿是怎么想的,怎样才能让她回来。

在讲的过程中,她是一直擦眼泪的。还强调老公不让他来,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个学习活动,怎样坚持要来的。

我当时想,一个过早衰老的女人、一个没有行动自由的女人是让人感到可怜的。同时,也困惑,听到那么多的小孩离家出走,而且很多还是一向被认为好教的女孩,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家排活动过程

当事人请群众自愿扮演她的家庭重要角色,有她自己、老公、大女儿、小儿子与离家出走的症状,其中我扮症状。家排师提醒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位置站着并指出了疑惑:她选择女性扮演儿子,选择男性扮演女儿。这意味着她潜意识里希望女儿是男孩,儿子是女孩。其中谈到为了能生到儿子,打了好几胎,她心里是充满愧疚的。家排师请两个女孩扮演没有来到世上的孩子,让当事人面对他们说出心里话,如不要他们的心情与理由等。

整个家庭成员站立的位置是很散的,没有凝聚力的,如老师所说不像一个家的。扮演当事人自己的在最后面,似乎与家庭没有任何关系,扮演女儿的也是,扮演症状的我也站着远远的,我说就是想逃离这个糟糕的家庭关系。

在活动的进行中,当事人提到了妈妈,她谈到妈妈在她未成年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到现在杳无音信、生死未卜。她谈到妈妈的离开对她的影响,比如没人疼爱、孤独。老师让一个群众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当事人对着妈妈表达。面对妈妈,她放声大哭,指责妈妈为什么离开,也说出对妈妈的思念与担忧。老师根据她悲伤的表现问“你是为谁悲伤?给悲伤打个分数?”她说,妈妈离去占20% , 女儿离家出走占70% ,为自己的占 10%。

家排师之所以问得那么具体,是因为正如其扮演的女儿的提问“她是真的为妈妈离去悲伤吗?” “那她还可能因为什么悲伤?”心理治疗不能似是而非地判断,更不能评治疗师主观地判断,它一定要直面当事人最真最深的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最真的感受,感受是通向灵魂的窗口。

在家排师进一步提问“你是不是也想过像妈妈一样离家出走?”当事人每次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如果我走了,家里怎么办?家不成家了......”诸如此类的回答。家排师再一次提醒“你只有告诉我想或者不想就行了。”她想通过这种方式确认对方的真正想法,并让对方正视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事人说也想离家出走。在家排师的指导下,当事人试着理解妈妈为什么离开,放下心中的纠结,并向妈妈表示感谢,最后向妈妈进行告别。

那么现在的问题更清晰了:当事人为什么想要离家出走,而她还一直不能正视,当然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事人开始了长篇地哭诉过程:丈夫不理解我,不关心我,我辛辛苦苦做事,省吃俭用,不舍得买一件衣服,他还总是骂我,一直让我心里很难受,今天还不支持我来这里学习,我说一定要来的......

在整个诉说的过程,她都是眼泪哗啦啦地流,她自己给出的看似可以理解的正确的理由“因为我眼泪很浅”。家排师说:“因为你太委屈了,一直压抑着,所以才会一直流泪啊!”

在家排师的指导下,当事人面向丈夫的扮演者,表达最真的感受,说出她的委屈难过,说出她的期望。并要求中间不能有向对方抱怨的情绪,一旦抱怨,对方内心就会有阻抗而不能把话听进去。整个过程扮演的丈夫都是安静耐心地倾听,没有表现一点不耐烦,这可能是扮演者理解了当事人的痛苦与接受了当事人的表达方式。家排师指导当事人在丈夫做的好的时候,要善于肯定表扬,当然在这个的时候,不能又提出条件与要求,而只是肯定与表扬。

Paste_Image.png

很奇怪的是:在当事人正视自己的问题后,家里的其他成员都向她靠近,家庭具有凝聚力了,不再很散而像一个家了。我旁边的一个国学老师说,“人与人之间是有场的,他们自发地被一种场域吸引。”说得像国学那么玄之又玄啊!我的理解是:他们相信了一种关系,被一种和谐的关系吸引,人的情绪是关系的产物。这时问当事人妈妈的感受,她说原来气堵在胸口的、很担心女儿的,现在心里舒畅了、不再担心女儿了,完全放下了。

家排师说,感谢离家出走的女儿,她是一面镜子,照出夫妻的关系。在家排师指导下,当事人面向女儿做出保证,欢迎女儿回家。女儿这次相信了,也表达要回家的想法。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

在故事即将结尾的时候,家排师向当事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当事人像一个孩子,没有独立性,总想依赖着丈夫。她强调一个理念:夫妻就像两颗树,彼此独立,但又互相陪伴,而不是谁是谁的依靠。这让我想起舒婷的《致橡树》,并以这首诗作为文章的结束,愿我们大家都能拥有和谐美满的婚姻。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1月3号上午依然怀着激动的心情如饥似渴地等待精神大餐!会场气氛热烈非凡!孩子们端正的坐姿让我倍感羞愧:想想自己班...
    爱生就是爱自己阅读 1,850评论 0 0
  • -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笔记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得多。 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永恒。 很多人从来都...
    沙漠雨中曲阅读 1,774评论 0 0
  • 如果这风从田野吹来 会带着泥土的清香 和着农人的汗水 氤氲成起伏的麦浪 像一支悠悠的曲调 轻轻飘过荒凉的石桥 那远...
    园氏物语阅读 3,180评论 0 0
  • 楚天望断,失影平沙雁。秋声怨,颓垣草木风吹遍。执笔劬然,奈何倾国憾。丹青墨,金玉曲,一腔残恨终不换。 吟鞭立马,最...
    梦饮千樽月阅读 3,851评论 0 50
  • 文/舞蔚 最近在忙着准备司法考试,还有企图考个211,985什么的。准备司法考试是实行阶段,准备考研还是预备阶段,...
    舞蔚阅读 4,966评论 6 1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