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午后刚刚把十二时辰上下两册读完。马伯庸的小说,上次看完他写的《风起陇西》,读起来绵密,格局紧凑,合上书页,心中的风渐渐隆起,不知道是从西面刮来,还是悠悠的刮向西方……思绪翻飞,静下来的一隅,只有寂寞的影子在飘动。
刚刚看完的十二时辰,精彩处在下册,阅读中,开始思考,剧中角色的结局,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可惜,没有猜中。我的阅读,还是处在最初的阶段,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还没有达到可以和作者对话的平台。还没有找到,作者的思路,为何要这样安排人物,脉络如何,剧情走向,以及人物背负的怎样的命运。
人性的复杂,复杂下的矛盾,矛盾下的纠结和挣扎,以及艰难的抉择。面对复杂境况的突变,以及关涉切身的自我利益,外界无故加之的误解和委屈,依然不退。是什么,让舍弃自我,也要为止赴汤蹈火。因为心中对长安百姓深深的爱,这爱来自哪里?来自,内心的单纯,善良。哪怕环境再恶劣,人心再丑恶,也无法磨灭心中爱的光亮,温柔的光亮,那是善良的火种,深深悲悯百姓困苦生活的爱,那是愿大唐百姓美好生活的心向往之。爱着这些渺如蝼蚁之人心里最低的期盼,愿生活安康,愿顺遂平安。那是一方安泰,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的是百姓生活中的喜乐,是每一个普通日子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