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问题“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践了哪些能够激励学生创造力的事情?”忍不住把之前一堂手作动画体验课上发生的故事再分享一遍。下文引用《小鸟还要吊威亚?快来看看怎么回事吧!》https://mp.weixin.qq.com/s/zZCEDwj_qHTdzRxMqjPNsg
“小鸟飞起来了!”课堂上传出一声惊呼。小鸟飞起来不是很正常吗?这有什么好惊讶的,我们来一探究竟。
原来这是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平山社区的孩子们在参加“快乐一夏”社区暑期成长营的活动,孩子们正在使用麻吉星创作系统拍摄动画。他们口中的“小鸟”是用超轻粘土制作而成,是不会飞翔移动的,那么孩子们是怎么让小鸟飞起来的呢?
“用手拿着拍吧!”第一位同学提议,但是会拍到手。
“可以粘到背景板上,”第二位同学说做就做。呀,我不小心撕坏了背景板,粘土太粘了,会损坏背景板,这种方法不合适。
“那用头发丝吊着怎么样?”第三位女同学说完就拔下一根长发。不行,头发丝太细了,挂不住道具,导致道具总是左右晃动,没办法往一个方向移动。
“不如我们给小鸟吊威亚吧!”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吊威亚?”其他孩子惊讶道。“其实就是把牙签和超轻粘土相结合,制作一条连接手和道具的“中间线”,你们看,这样既能让道具连接更加牢固,同时不会让粘土沾到背景,还解决了镜头拍到手的问题。”
“小鸟还要吊威亚”看似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我很庆幸在孩子们探究小鸟如何飞起来的过程没有急于插嘴,没有展示老师的“本色”,而是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解决方法,也许这个方法也不是很完美,但那又怎样呢,这不正是创造力的体现吗?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创设合适的情景,适当的放手,孩子们会用创意“击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