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人总是没有好报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种法律:凡是有鲁国人被他国人捉去当奴隶,若本国人可以将作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就可以向鲁国的官府领取赏金。

但是鲁国的A老师有一个学生叫做B,他很有钱,有一次,他将鲁国的奴隶赎回来,B却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

同时,A老师的另一个学生C,救起了一个落水者,落水者就送来一只牛来答谢,学生C就接受了。

看完这俩个故事,你觉得,如果你是老师A,你会表扬谁呢?是不是会表扬赎奴隶不要奖金的同学B 呢?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理应表扬学生B,可这真的对吗?

学生B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当时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是贪财,那么今后如果有人赎了奴隶后领取赏金便会背上贪财之名,那么肯去赎奴隶的人一定会变少。

学生C救了落水者,落水者为了表示感谢便送了牛给学生C。从今以后,是不是会多一些主动去深水大河里去救人的人呢?

A老师最后表扬了学生C,责备了学生B。

如果你说,这是无稽之谈,强词夺理。那么说A老师是孔子,学生B 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学生C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那么你还会说这是无稽之谈吗?

人做善事,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而要看长远的利弊。现在的行为是好的,但长此以往,慢慢的会害到别人,就像子贡,他不要赎金,大家都会称赞子贡,但是因为子贡,一定会有害怕背负贪财的骂名而放弃去救鲁国的奴隶,这个故事出自《了凡四训》。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你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过子贡这样的“善事”呢?《易经》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每个人都知道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但是你所谓的“善良”真的叫做善良吗?你所做的善事真的是善事吗?总有人抱怨说“好人没有好报,”说实话,你确定你所做的“好人”真的是“好人”吗?

引用《了凡四训》中一段话“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最后几句的意思是:做好事而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好事了。谁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好心,还没好处。想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善事,真的是善事吗?

英国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跳桥自杀,终年92岁。她从16岁开始,一直到去世,70几年中,她一直在竭尽所能做善事。每个月,Olive Cooke都会收到超过200封的邮件和无数电话,不是感谢,而是要求她捐款。别人将她的所有积蓄全部掏空,却还责怪她给的太少。

慈善家Olive Cooke所做的真的可以叫做善事吗?资助别人是好事,但是要一味的捐款捐款捐款,难免会滋生懒惰之风。会让一些好吃懒惰的人每天躺在家里等待别人的救助,等待别人的捐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生活里,总会碰到向你借钱的人,如果你不知缘由,别人问你借钱你心一软就借给他人,如果他拿着钱去赌博,去骗人,那么你就是罪恶的帮凶。

错误的善良,不但不能传达出你的善意,反而助长了恶。

愿每个人都可做真正的善事,愿每个人都可以好人有好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12,548评论 1 35
  • 第三篇 积善之方 上一篇所讲,改过的种种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
    大圣书斋阅读 4,652评论 0 2
  • 了 凡 四 训 目录 第一篇、立命之学​4 第二篇、改过之法​15 第三篇、积善之方​21 第四篇、谦德之效​40...
    安然Bella阅读 6,421评论 0 9
  • 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行为从而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
    清雨_滋润心田阅读 1,482评论 0 0
  • 减肥成了女人们挂在嘴边经久不衰的话题,女人们永远嫌弃自己还不够瘦!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信誓旦旦的宣布,要让...
    铿锵玫瑰999阅读 2,0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