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原文: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杜甫的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史之乱时。时年五十岁的杜甫,居于成都草堂。
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之波涛汹涌的壮景,触景生情而感慨万端,以“聊短述”为题,抒写自己激愤之余寻求自我解脱的人生感悟。
这篇叙怀之作共八句五十六个字,语短意长,寓意深远。全诗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起句,诗人以此总结自己多年来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
“性僻”一词是诗人自谦的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写出诗人创作时的用心良苦,作为传世名句,表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注重语言的甄选与精练,道出了作者诗文创作的严肃态度与不懈追求,体现的是一代诗圣对写作的敬业精神和对文学创作执着认真的态度。
诗文以虚见实,虚实结合,意在言外。此诗以江边值水之作,却略谈水势,而主要描写的却是诗人自己的一段情感经历、心路历程。
江水的波涛汹涌,引发的是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而诗人严谨的创作风格也跃然纸上。全诗抑扬有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概括,更已成为更多文人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