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来临的时候,喊老公出去散步,老公就推辞,说上了一天的课,要把人累死。我心里很生气,就想:懒得很,就会装,不就是坐在课堂上耍嘴皮子吗,天天喊累,我这么忙碌还没说什么呢。忍不住一通抱怨脱口而出。
昨天有幸讲了一次课,4个小时的课程,到了第三节的时候我感觉到嗓子有些哑,要不停的清理嗓子,腿站的也很累,依靠课桌支撑。晚上回到家8点多就睡觉,这种疲惫的感觉让我不由得想起老公说的累。
晚上回到家我忙给老公说终于体会到他的累,老公体贴的做好了晚饭,可能我的感同身受让他心情很愉悦,因为我理解了他。
这件事实际上让我反思了自己,夫妻相处亲密关系中,最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认为个人的想当然就是对的,就成为家里那个常有理,老公吵架吵不过我,只好靠生气安抚自己了。而我看到他一副不配合还气嘟嘟的样子,更加火冒三丈,总是被情绪控制住一顿火撒出去了。
情绪管理课程我也上过,可能个人的修为还差些,总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有时候怄在心里,总有一个不舒服在。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形成了很多的自我规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己心中形成的评判标准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有的时候更是外在的一件事触碰到你的创伤,在外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对自己也许就是天大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充当的形象就是努力,因为从小到大,只要我努力了,取得成绩就会得到父母的赞扬,小的时候是很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好像被赞美,被认可的感觉很温暖,很安全,就会得到父母的爱。
所以我对所有人的评判标准都是只要努力就好,我觉得儿子不努力,孩子小的时候因为看不到他努力学习,就天天逼他,发脾气。后来学了心理学,发现孩子觉得自己很努力了,只是没有达到我的标准,而我仔细想想我对努力的界定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醒来之时都在学习,不要有玩耍的时候。孩子小的时候对抗不了强势的妈,只好用磨蹭来应对,大了到了叛逆期就用逃学来对抗,我一点点看着他从我的掌心溜走,难以掌控,内心无助又暴跳如雷。
现在想想情绪就在内心,对事件的理解不同才会引起情绪的反应。当我看到丈夫的累时候,就会理解他的拒绝,而不是认为他故意推搡我,就是不爱我。因为触动了我拒绝就是不爱我的这个信条,所以我就生气了。而当我看到事情的真相时候,我的心态就平和许多。
对儿子虽然我仍然有焦虑,因为不努力就不优秀这个信条一直在我内心中矗立,我依然希望儿子能抓住青春时光,不要浪费。可我也渐渐明白,他终究是一个独立个体不容我掌控。开始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很痛,无可奈何。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我想要的成功和优秀可能他不屑一顾,他想要过的生活可能与我不同,我终须理解。暴跳如雷的情绪终是少了很多,心态也就平和许多。
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说起来容易,做的时候还需时间的磨练和自己的思考。看很多老年人越来越睿智,也许就是如此吧。越来越看的开,越来越想的开,只因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也有了更加平和的心态。